召开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企业座谈会
12月6日,为准确把握全市商贸运行态势,完善促进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本市《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的落地工作,我委召开物美、翠微、华茂、首农电商、集美、小米科技、红星美凯龙、新发地市场等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各企业结合消费升级介绍了所在领域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
座谈会上,针对菜篮子工程、日常消费的升级、科技产品的全新体验,各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在升级消费服务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为方便市民就近购买新鲜又实惠的生鲜蔬果,新发地的300多个“蔬菜直通车”开进了社区;首农电商将老北京品牌搭载上“互联网+”实现网上下单直送上门;小米科技则通过实体的小米之家体验店,让顾客现场感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
一、北京市出台45条措施鼓励消费升级
2017年7月,本市发布《关于培育扩大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商品消费的实施意见》,列出了45条措施,推动本市服务消费优化升级。
消费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径。本市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新阶段,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发动机。
从2006年至今,全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2015年达到63%,高于投资率26.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未来,北京将实现服务消费占总消费、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消费占全市消费两个比重持续提高。到2020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
二、升级消费,畅通进口渠道培育新品牌
现在,随着商品种类的丰富,老百姓的消费选择性明显增强,对“品质化”的要求日益成为了消费主流。因此,“升级品质消费”将是重要着力点之一,需要重点培育扩大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服务消费,优化升级吃、穿、住、行、用等商品消费,并拓展丰富品质、时尚、绿色等新兴消费,创新融合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
在公共文化消费领域,将培育400-500家实体书店,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基层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办好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强化文化惠民消费。
做好环球主题公园、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筹办好2022年冬奥会,日渐完善的冰雪体育运动场所及配套设施,能让游客有更多选择,并进一步带动北京的旅游、文化、体育、休闲等服务消费。
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促进体育消费。打造“一刻钟健身圈”,加快落实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足球场地数量不少于1610块;发挥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的消费带动作用,引进国际精品体育赛事,培育体育消费品牌。
制定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倡导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管理理念,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宽共享新兴医疗健康服务消费方面,发挥本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资源优势,加大新兴医疗技术研发,支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等。
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专业养老机构,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内容和标准;培育多元化养老服务消费,深化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建设一批休闲养生、特色医疗等养老服务项目,满足个性化、品质化养老消费需求;强化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扩大高龄、失能等老年人长期护理补贴试点区域范围,规范养老助残卡的发放和管理。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深化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支持京津冀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组建职业人才合作培养联盟,引导居民素质培训消费。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座谈企业介绍的情况和各行业的发展,进行2018年北京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判断,按照消费者和企业在中高端消费领域的需要,作为支持政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