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诈骗报案金额八百万元
昨天,参展人员在讲解工程安全漏洞挖掘展示。当日,2015网络与信息安全博览会暨“首都网络安全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报记者 吴镝摄
本报记者 孙宏阳 张倩怡
今天是首都网络安全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已经超过了电脑客户端,成为网络诈骗的第一平台。昨日,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联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同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犯罪数据研究报告》:一季度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其中手机诈骗案件人均损失金额已是电脑端诈骗案件的两倍。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犯罪研究报告。
手机中奖诈骗人均损失过万
今年一季度,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人均损失3602元。其中,PC端(电脑用户)报案3773例,报案总金额为940.5万元,人均损失2493元;360监测到的手机用户报案1147例,报案总金额为831.8万元,人均损失7252元。手机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第一平台,诈骗案件人均损失金额约为PC端的两倍。
在电脑用户报案的诈骗类型中,虚假兼职占44.1%,排在首位,其次是退款欺诈13.4%、网游交易12.4%。而在手机端用户报案中,虚假中奖以22.2%排在首位,其次是钓鱼盗号18.5%和虚假兼职12.8%。
虚假中奖都是造成用户人均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数据显示,一季度因为虚假中奖信息导致的电脑端人均损失达到了2.76万元,手机端人均损失则是1.41万元。
每天标记近13万个诈骗电话
恶意程序、钓鱼网站、诈骗短信、诈骗电话,成为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在PC端,社交工具和电子商务网站是网络诈骗信息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占比均为37.2%。而在手机端,用户遭遇诈骗的首要途径是诈骗短信,占比为53.8%,其次是钓鱼网站32.3%,诈骗电话12.7%,木马病毒仅占1.2%。
诈骗电话仍是危害网络安全的一大公害。第一季度,用户通过360手机卫士标记各类诈骗电话号码1164万个,占用户标记所有骚扰电话总量的11.9%,平均每天标记近13万个诈骗电话号码。根据诈骗电话的活跃程度分析,平均每个诈骗电话号码每天被360手机卫士识别的次数多达85次。
一季度,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接到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拦截的新增钓鱼网站34万多个。在新增钓鱼网站中,虚假购物的占比最大,达到了55.5%。而在钓鱼网站的拦截量方面,彩票钓鱼占到了总拦截量的68.3%,排名第一。
三成网络诈骗因信息泄露
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与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的网络诈骗报案数量为1601例,占报案总量的32.5%,这一数字是2014年同期的两倍多。进一步统计显示,约29.2%的PC端诈骗和43.5%的手机端诈骗都与个人信息泄露或窃取个人信息有关。仅2011年至2014年底,已被公开、证实的已泄露中国公民个人信息多达11.27亿条,内容包括账号密码、电子邮件、电话号码、通信录、家庭住址,甚至是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报告列举了5个主要渠道,包括无良商家盗卖、网站数据窃取、木马病毒攻击、钓鱼网站诈骗、二手手机泄密和新型黑客技术窃取。目前,围绕个人信息泄露,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钓鱼网站、通讯公司和商业信函公司,专门通过收集、买卖公众“名址库”牟利。
网络安全专家建议用户,社交软件、购物网站、邮箱等有可能涉及网银、第三方支付等内容的账号,应当被列为重要账号,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高强度账户和密码,相互之间不重复。
网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反诈骗联盟将每季度发布一次《网络诈骗犯罪数据研究报告》,以此提高网民对网络诈骗的鉴别力,降低网络诈骗的发案率。
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与360公司联合发起,2014年4月17日正式成立。
相关新闻
我国研发“网络身份证”技术
本报讯(记者 孙宏阳)昨天,在“首都网络安全日”网络与信息安全博览会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现场展示了“网络身份证”(eID)技术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记者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等迫切需求,经过五年技术攻关,我国自主研发了“网络身份证”技术,并建立起全国惟一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谓的“网络身份证”并不是单独的一张卡片,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的芯片上,工作人员将搭载了“网络身份证”的银行卡贴靠在手机背面,打开一个软件选择“eID登录”,可以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注册、登录、购物等操作。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