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做文章

15.01.2018  00:32

  2017年,对于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夯实基础之年,是探索创新之年,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注定是群众文化生机勃发的一年。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区文化活动中心试运行这一年,全年接待937091人次,月均7.8万余人次。接待读者591852人次,图书借阅18万册,办理联合读者卡14098个,不论是人次、册次还是办证数量,都达到了以前老馆的10倍以上。
  明确目标,确定文化惠民新思路
  文化服务的示范者、文化创造的引领者、文化育人的践行者、文化强区的推动者。
  转换职能,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一是由组织文化活动向艺术普及转变;全年承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6场;全民阅读系列活动3场;文化周末大舞台系列432场;重阳节系列活动1场;“房山组歌”原创声乐作品演唱会1场;十九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8场;组织精品演出22场;参与市区级比赛15项;共计488场活动,活动贯穿全年,丰富多彩,服务群众38万余人,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免费开设艺术学堂2095个班次,培训33486人次。由原来的7个门类,增加至14个门类。新增了古筝、素描、表演、朗诵、茶艺、插花、化妆等8个门类的课程,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由传统图书借阅向阅读空间转变;接待读者591852人次,图书借阅18万册,办理联合读者卡14098个,不论是人次、册次还是办证数量,都达到了以前老馆的10倍以上。城关分馆、国学分馆、文博分馆对外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设立十九大专架,新增自助办证机等设备145台,组织读者活动259场次。
  三是由普及性培训向定单式服务转变;面向基层群众,为各乡镇、社区、单位派出辅导教师2040人次,在合唱、广场舞、戏曲、瑜伽、空竹、声乐、街舞蹈等方面进行艺术培训,辅导乡群众达21000人次。
  创新发展,推出文化惠民新举措
  一是数字化体系建设。构建了公共文化数字管理平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公共文化大数据分析平台,而且实现了三大平台的联接与贯通。实现了对全区28个街道、乡镇场馆管理,乡镇电子阅览室的互通互联,服务资源的管理。在服务平台上,实现了艺术学堂、报告会、起航剧场、梦想剧场的网上预约。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晓,能够自己选择,从而享受到更优质、更丰富、更便利的定制化文化服务。在大数据平台,对各类文化指标、人群文化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做到知悉民众文化情况,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二是置换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提高馆舍使用率为抓手,以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运营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与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置换资源,利用场地置换服务的方式,即免费向培训机构提供授课场所,由对方提供师资,再免费向群众提供艺术培训,馆舍使用率由原来的11%提升到46%,更好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
  提升效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延长工作时间。中心图书馆全年365天开馆,节假日无休,每天早9点至晚7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为70小时。
  二是报告会、启航剧场全覆盖。坚持公益,服务群众,举办“书香房山•品阅精典”系列公益讲座95场,主题涉及传统文化、人类进化、快乐假期、健康养生、魅力女人、家庭教育等5个方面,受众12000人次。
  在启航剧场组织了八大主题活动,分系列、分层次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读者活动。红领巾读书系列比赛活动8场次、传统节假日活动5场,举办低幼故事会系列活动56场、法律咨询活动8场。
  三是剧场演出精准惠民。梦想剧场演出是中心惠民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所有演出均是公益性的,观众只需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网上预约即可观看。为了让不同年龄段落观众欣赏到自己喜爱的节目,中心精心安排了儿童剧、话剧、评剧、北京曲剧、河北梆子、杂技、交响乐、电影、综艺等异彩纷呈的各类演出135场,接待观众32000余人次。(房山区文化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