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
20.09.2014 20:34
本文来源: 文化局
讲座、灯谜竞猜追溯中秋渊源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它以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为中心内涵,不仅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还有着以数量众多、神奇瑰丽的神话传说为文化根基的浪漫艺术氛围。在当天的《中秋节俗文化知识》讲座上,来自八里庄中心小学、下三条小学的两百多名小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在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中孩子们清楚了中秋节节日形成的来龙去脉,了解了很多课本上没有讲过的节俗知识;在猜灯谜活动中,孩子们更是积极踊跃,每当猜到谜底时,都忍不住欢呼雀跃。通过这样活泼有趣的方式,孩子们既体验了传统的节庆娱乐活动,也在游乐中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对中秋节的习俗、北京方言的诙谐幽默有了新的体会。
兔儿爷、打月饼、拜月场景复原感悟老北京传统中秋节俗
“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兔儿爷是最具北京地域特色的节令物品。而近年来,东岳庙的兔儿爷山也正成为北京中秋的一景,到东岳庙的兔儿爷山上请兔儿爷也逐渐成为很多北京人的习惯。在今年的兔爷山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生动可爱的兔儿爷、兔奶奶将节令的特色烘托得更加鲜明,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之余,还不忘从兔爷山上请下一只回家把玩。
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最典型的中秋节日标志物,也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令食品。过去人们除了去饼铺里购买,更多家庭会亲手制作。因制作时,月饼和模具粘得很紧,所以要敲打模具使月饼掉出来,称之为“打月饼”。虽然现在人们可以轻易购买到更多种类和口味的月饼,却再难感受到过去制作月饼的乐趣。今年的中秋,游客们在北京民俗博物馆里一偿此憾。在月饼制作的体验区,有充满了好奇的孩子,有年纪大的老人,有带着孩子的父母,揉面、包馅、入模、“打”月饼、烘烤……游客们兴致勃勃的体验着制作月饼的全过程。不少游客表示,重要的不是月饼,而是制作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情意和真正的节日味道。
祭月、拜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民俗事项。过去民间都会在自家庭院进行祭拜。这次活动按照老北京传统习俗,将过去民间的拜月场景进行了复原陈列,观众们在复原的场景中了解旧俗,体验感悟北京传统拜月礼仪,祝福祈愿。
传统民间工艺展演展现非遗魅力
北京传统民间工艺种类众多,题材丰富。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这些绝活绝技的魅力,活动邀请了兔儿爷、彩灯、毛猴、剪纸、豆塑等多位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及代表作品。不仅是工艺家们亮出了绝活儿,游客们也是边听工艺家们的讲解边动手,体验制作过程。尤其是制作兔儿爷的现场,人气最旺。很多游客是第一次现场观看兔儿爷的制作过程,即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最简单的描摹上色,真正操作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所以当看着自己描摹的兔儿爷“新鲜出炉”时,游客们显得格外兴奋。就在这样的一笔一画中,这些精美的民间技艺随着有趣的体验过程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他们难忘的节日记忆。
此外,《童年恩物——中国民间传统玩具展》也通过近五百多件,共分七个部分,以实物、图片等形式,从另一个角度让观众感受藏在玩具中的中秋兴味。
中秋节是颇具轻松浪漫风格和诗意抒情氛围的节日。作为朝阳区精品文化项目,今年的中秋节活动在内容上更加注重百姓的实际文化需求,以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在注重传统节日传承的基础上,从营造地道“北京味儿”上入手,在节日的娱乐性、体验性和公共性方面进行拓展,积极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从实际效果看,尽管主题活动日当天是工作日,仍吸引了千余名游客的参与。他们在这里感到了乐趣,品出了“节”味儿。尤其是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也明显增强,显示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命力。 (朝阳区文化委供稿)
本文来源: 文化局
20.09.2014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