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风采 | 优秀志愿者孙一铭:志愿者也有台前幕后
【编者按】为迎接第33个国际志愿人员日,进一步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志愿服务认知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志愿氛围,本网特推出“志愿风采”系列报道——
她的身影,出现在各类志愿项目上;她的名字,存在于志愿服务总队公众号推送的末尾。她就是孙一铭,大学三年从台前到幕后,在志愿的舞台上,她都未曾缺席。
志愿从小开始
童年的一群特殊朋友,让孙一铭走上了志愿的道路。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她从小就经常与一些或多或少有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的人群接触,正因为如此,孙一铭渴望进一步了解这些群体,帮助他们。“我一直秉持的观念是只有走进一个群体才能真正了解现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而不是仅仅依靠想象和文章。志愿服务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群,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初入大学,孙一铭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参与志愿服务。她说,“其实志愿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神圣性’,对于一个踏入新生活的大学新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对社会他人的贡献是实现自己价值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带着对志愿的期望和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孙一铭开始了她在“志愿舞台”上丰富多彩的表演。
他们和我们一样
由于从小一起玩耍的朋友的特殊性,孙一铭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志愿活动——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
儿时的孙一铭对于残疾人没有特别多、特别深刻的感悟,但是通过志愿活动与他们接触之后,她发现了他们身上自己所不知道的特质:锦标赛上有一位坐着轮椅的外国小姑娘,她在候场的时候静静地看着书。在每射完一轮箭的间隔,小姑娘都会放下弓和箭,打开腿上的书。和煦的阳光,轻柔的凉风,眼前的场景仿佛绝美的静物画。小姑娘的身体虽然不如常人,但是她醉心于书,心如止水,乐于思考,这些都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
在这类志愿活动中,孙一铭都会有一种熟悉感,不会生疏,也不会不知所措。“虽然残疾朋友有些缺陷,但我不觉得他们是特殊的,他们只是因为一些意外等等看起来和我们不太一样。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待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当作我们自己来看待。”
志愿宣传进行时
随着参与志愿服务种类和次数的增多,孙一铭逐渐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她逐渐将志愿重心向宣传过渡。
从事志愿宣传三年,她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志愿服务的类型很多,覆盖的面很广,现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宣传出来的很多都是帮助山区贫困儿童这样的类型,较为简单,这需要我们去发掘,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加深人们对它的理解;其次,志愿服务所蕴含的精神不是大家所了解的那么单一,并不仅仅是无私奉献,还有很多扎实的基础性的精神内涵。比如我去当国安比赛的志愿者负责检票和现场秩序的维护,我感受得最多的是参与感和责任感,以及进行一项新的工作、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时的新鲜感和成就感。所以我认为宣传是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我们要抒发真情实感,用真实的感受去宣传志愿服务,而不是一直以无私奉献自居;最后,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就是,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靠的一定是对这个事业有热忱的人,一定是心中对这个事业特别向往的一群人。其实在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能收获东西也是非常多的,例如开阔眼界,锻炼与人沟通的交际技巧等。”
现在,还有一些人对志愿服务有一些抗拒和排斥。对此,孙一铭说道:“作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强迫大家去做志愿服务,而是希望给广大师生提供机会去做志愿服务,并且希望所有人都可以珍惜和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在台前,她是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在幕后,她是志愿服务的推广人。走上舞台,走进志愿,孙一铭就是其中的Supe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