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志愿者可就近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讯(记者 刘欢)近日,京津冀三地骨髓库签署“协同推进造血干细胞事业创新发展合作联盟框架协议”。未来,三地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一旦配型成功,可根据当前居住或工作地点自主选择就近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异地化验、采集的时间、人力成本,也大大减轻了骨髓受捐者的经济负担。
“本次协议的签订是区域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华骨髓库副主任高东英透露,过去,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哪儿入库,最终采集捐献就由哪儿的分库负责。然而,由于志愿者流动性很强,往往在某一个城市登记入库,最终工作、生活又辗转到了其他省市。这使得跟踪、联络困难加大,给骨髓捐献带来诸多不便。同时,采样入库之后,若想把志愿者真正留住,也需要研究一定的激励措施,而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区域合作,由各地骨髓库联手打破瓶颈。
本次京津冀三地红十字组织框架协议的签订,将方便三地骨髓捐献者就近捐髓。今后,对于捐髓志愿者的再动员谈话、高分辨采集、前期体检、采集捐献及后期跟踪随访等工作,由志愿者所在地分库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这样不但方便了志愿者顺利完成捐献,也缩短了患者的移植周期,更为患者节约了大量费用。
未来,京津冀三地还将建立造血干细胞事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将其纳入常态化工作中。推动三地干细胞工作有效库容建设、科研课题建设及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捐献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志愿者的流失率和反悔率,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提供生存的机会。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北京分库已率先利用志愿者就近、方便的原则,尝试进行了首次京津冀造血干细胞就近捐赠。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志愿者小袁与北京儿童医院一个6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配型相合。小袁是上大学时在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留下的血样,如果回当地捐献多有不便,于是在北京和河北两地分库的共同努力下,小袁成了进行就近采集的首位志愿者。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