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康复是残疾人小康最迫切需求

09.03.2016  16:40

  —张海迪委员在“两会”福利保障界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2016年3月8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为全体中国人民规划的壮美图景。帮助每一个残疾人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残疾人来说,特别是残疾孩子,早一天得到有效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因为残疾给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障碍和损害,让人陷于困境和痛苦,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残疾人要实现小康,康复是非常迫切的需求。康复是指康复重建与功能补偿,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配置辅助器具,让残疾人失去的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回归社会生活。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所有残疾人和他们家庭的梦想,是他们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项目,很多残疾人得到了有效康复,改变了自身命运。但是,目前康复服务的覆盖率低、保障能力低、服务水平低。2015年专项入户调查显示,我国2600万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中有康复需求的比例为59.6%,得到康复服务的不足20%。有的康复服务是低水平的,包括介绍一些康复知识,提供健身器材,就算是提供康复服务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年人的康复需求也十分迫切。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基本康复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一、建立基本康复保障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的基本民生,康复具有时程长、显效慢、费用高等特点,比如听障、脑瘫、自闭症等儿童的康复训练常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是残疾人家庭的沉重负担。虽然我们实施了一批康复项目,但覆盖面小。目前,已有20多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但是,能够纳入医保的康复训练项目和辅助器具仍非常有限,并且保障水平也较低。大多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项目由于不属于现行医保的诊疗和药品费用,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完全自费负担。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还具有抢救性质,如果没有福利制度的保障,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就会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建议:将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具适配等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尽快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让残疾儿童在最佳康复期得到有效救治;将儿童残疾筛查、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二、建立中国康复大学,加快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康复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医学知识,又要有心理学、声学、力学、机械、微电子、人体工程学等科技知识,还要有美学修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专门的大学来培养。目前,全国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康复专业,每年培养专业人员不到8000人,70%为专科学历,还没有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多数康复机构的康复服务人员是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只能做一般的康复护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很多省市建成了康复中心,都面临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中国残联的推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建立康复大学已纳入“十三五”规划(草案)。

  我们希望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建成一所国家级的、高水平的康复大学——中国康复大学。建成集康复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基层康复中心、包括社区康复、养老康复等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为地方有康复专业的医学院校提供更好的师资,推动我国康复事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真正为人的健康做出贡献。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