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造林植出110个“奥森”

06.02.2018  18:02

  植被是城市的“绿肺”,更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本市五年前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至今超额完成任务,平原地区共造林117万亩,相当于植出11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研究发现,植被对降低PM2.5浓度作用明显,研究数据显示,全市城六区所有的绿地和植被滞尘总量是9789吨/年。

  绿化造林“新造”110个“奥森

  自2012年开始,本市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到2017年年底,全市平原地区共造林117万亩,超额完成任务。“做个形象的比喻,这117万亩森林,相当于新造了11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之前的14.85%提高到了27.8%,提高了将近13个百分点。尤其是郊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变化。

  据了解,将要实施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与上一轮相比,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包括平原地区,还包括浅山区和中心城区,注重在老百姓家门口增绿。另外,在植物搭配上将尽量多种植常绿树种,比如北京的市树侧柏、白皮松、油松,满足老百姓希望在冬天也能看到绿色的热切期盼。邓乃平表示:“现在全北京挂牌古树4万多株,绿牌的100年,红牌的300年以上,4万多棵里面60%以上是松柏树。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过程中,将多安排栽常绿树。尤其是北京2022年要办冬奥会,白雪皑皑、绿树葱葱是大家期盼的景观。

  十种乡土树种改善空气最明显

  此外,配合本市的平原造林工程,研究人员在全市进行了大量适宜的树种和植物种的筛选研究,参试树种和植物种有60多种,筛选出10种滞尘、滞污能力最强的树种,分别是雪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红松、栾树、丁香、山桃、刺槐,主体依然为本市的乡土树种。

  此外,研究人员对不同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显示,对降低PM2.5作用最强的是针阔混交林,其次是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和草地。

  平原造林将“又绿又活

  园林局副巡视员王小平介绍,针对植被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研究,王小平表示,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将实践本次研究成果,今年将大尺度和连贯性地进行平原造林。其中“连贯性”主要体现在今年将把新造林和之前的造林连接在一起,以此实现大块绿地,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较好作用。同时将考虑采用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造林方式。今年将更注重土壤改良,对此项工程将加大投入。此外,在造林过程中体现“又绿又活”的特点,鸟类等有栖息之地,市民也能够进入绿地里休闲。

  ■专家说法

  植物对PM2.5沉降有明显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余新晓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本市就开展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技术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森林植被对降低PM2.5浓度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对PM2.5的沉降作用,也就说植被可以使得空气气流发生垂直向下运动,使颗粒物沉降。植被对PM2.5也具有阻滞作用,同时以植物叶片为核心的包括枝条、树皮、树干对PM2.5具有吸附作用。此外,植物对PM2.5具有吸入作用,主要表现在叶片表面的气孔在光合作用时,PM2.5可以进入植物体内,参与植物体的新陈代谢。余新晓表示,如果将这四种植物对PM2.5的影响进行量化,其中作用最明显的是植物对PM2.5的沉降,占比达到43.57%,阻滞作用达到34.8%,叶片的吸附作用达到21.5%,吸入作用为0.13%。

  植被每年降低PM2.5达105吨

  余新晓表示,针对市民非常关心的植被平均滞尘数量级问题,研究人员选取2013年到2016年的四年平均值,全市城六区所有的绿地和植被滞尘总量是9789吨/年,其中PM2.5为105吨/年,其余为PM10和PM50。

  研究发现,围绕城市周边进行绿化,应该注重规模绿化造林,而不是林地分散式的造林。余新晓告诉记者:“如果植被要起到明显作用,有效的半径为3000米。”因此余新晓建议,在今年启动的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中,要适当考虑大块的集中造林,因为这远比分散的植被分布作用明显。同时,研究团队也对街心花园、河道、公路等绿化方案提出明确建议。(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吴婷婷) 【编辑:曾鼐】

今年人均绿地面积将达16.3㎡
  浓墨重彩的大片森林、清新怡人的口袋公园、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森林,星罗棋布,装点着首都北京。昨天,记者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上获悉,过去五年里,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4万亩、城市绿地4022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8.Bj.Chinanews.Com
本市今年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
  从今年开始,本市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Bj.Chinanews.Com
“绿色福祉”大丰收 济南去年造林5.6万亩建绿地2243处
  记者从济南市30日召开的全市林业绿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7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5.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