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远川、张宝刚获2020年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30.09.2020 16:40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郑远川副教授
张宝刚教授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评审结果日前公布,我校2位青年教师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别为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郑远川副教授和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张宝刚教授。 郑远川副教授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成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成矿作用动力学”核心成员,2014年入选我校首批“求真学人”项目资助计划。聚焦印-亚碰撞带岩浆热液矿床,注重矿床精细解剖与区域成矿对比相结合,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发现,包括:源区铜的预富集是碰撞环境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发育的前提;查明冈底斯成矿带矿床金属多样性与区域分带的控制机制,明确了找矿方向;提出印–亚碰撞带两侧板块成岩与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深部过程控制。这些发现深化和完善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2019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4/5),并在Geology、Lithos、OGR、MD等刊物发表论文71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2篇。 张宝刚教授主要从事重金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高效修复研究。在国内外率先系统开展钒的环境归趋与修复机制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包括:揭示了钒的污染分布、介质间迁移特征及环境效应;解析了微生物群落转化钒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阐明了钒污染地质环境强化微生物修复的作用机理。这些成果为厘清钒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钒污染地质环境的高效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2019年获环境学会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获地质学会银锤奖,入选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3年“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我校首批“求真学人”项目资助计划,我校2019年研究生指导名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EST、WR、GCA、JGR等环境、地球科学领域TOP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SCI他引1500余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2年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此前,我校郭华明、吴怀春、蒋小伟、刘盛遨、李红谊、蔡克大、刘金高、安琪、侯通、蔡益栋10名教师获得过该类项目资助。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30.09.2020 16:40
直击现场!你好,新同学,北中医欢迎你!
蝉鸣渐远,初秋已至
风华正茂,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