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前推地铁低峰优惠票
地铁公交票价调整对市民生活影响多大?11月27日,市发展改革委披露,调价后地铁通勤人群月均支出189元,公交通勤人群月均支出86.5元,占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未超过2007年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前的水平。其中,地铁通勤乘客94%月均支出在200元以内。
轨道交通平均票价4.3元
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从票价水平看,调价后,轨道交通平均票价水平在4.3元左右,地面公交平均票价水平在1.3元左右,票价分别覆盖各自成本的50%左右和38%左右,其余仍由公共财政负担。
价格调整后,本市轨道交通乘客平均每人每公里价格为0.29元左右,与上海基本相当,略低于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面公交为每人每公里0.16元,均低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票价调整后,市民每月公交支出会多出多少?”针对市民普遍的疑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解读称,按照2013年路网实际统计的乘客月平均乘坐轨道交通次数11次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47.3元;而对轨道交通通勤乘客而言,按每日两次、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189元。
同时,按照乘客每月乘坐地面公交34次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44.5元;对地面公交通勤乘客而言,按每天2次地面公交出行,约共需乘坐3条公交线路,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乘客月平均支出86.5元左右。总体来看,地铁和公交通勤乘客月平均交通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5.2%和2.4%左右,不高于2007年票价改革前7%和3%的水平。
94%地铁通勤乘客月支出200元以内
家住通州梨园的市民姜晨,在中关村一家企业工作,每天乘坐轨道交通上下班的距离可不短。从梨园站乘坐地铁八通线,到四惠东站换乘1号线,再到西单站换乘4号线,需要历经30站才能到达。作为一个上班族,姜晨最为期待的就是地铁能够给他这样的“通勤乘客”提供优惠政策。
“这次票制改为计程票制后,按照多乘坐多付费的原则,乘客支出确实因乘坐距离的长短相对于过去单一票价而产生了明显差异。”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票价方案中,重点针对中长距离出行乘客受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加价方法上采用递远递减的原则,而不是等距离加价方式。从6公里加价1元,到20公里加价1元,加价距离是国内最长的。以上海地铁为例,等距离10公里加价,深圳、广州最长加价距离则为8公里。
另一方面,本市采取票价阶梯式优惠政策,最高给予票价5折的优惠。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单次出行票价9元为例,如果乘客每次出行票价9元的话,一个自然月内从第13次乘坐时就开始享受8折优惠了,第19次乘坐时开始享受5折优惠,如果乘客每月22个工作日出行,每个工作日乘坐2次轨道交通的话,每次平均票价约6.2元,月平均优惠折扣(指给予轨道交通优惠政策后,每月实际支出的轨道交通费用与无优惠情况下月轨道交通支出费用比)约6.8折。随着乘坐次数的增加,折扣优惠力度还会更大。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路网实际客流情况测算,优惠后,98%的乘客月支出将在200元以内。对于地铁通勤出行来说,优惠后,94%的乘客月支出约在200元以内。
公共交通财政投入只增不减
市发展改革委表示,票改后从公共财政承担责任看,公共财政仍分别承担着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总成本的50%左右和62%左右。
“票制改革之后,财政资金对于公共交通的投入会不会相应减少?”针对市民的疑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明确,尽管用于运营补贴的资金减少,但公共交通投入规模只增不减,财政资金投入将更多用于低收入群体保障、公共交通运营安全保障及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地面公交清洁能源车辆更新、智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
根据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新的票价方案体现地下价格水平适度高于地上的原则。同时,地面公交起步计价里程长于轨道交通,起步价格显著低于轨道交通的方案组合,也使短途地面公交价格优势更为明显,以吸引短途出行更多选择地面公交。
2015年底前推出地铁低峰优惠票价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听证会及社会征求意见情况看,社会对公共交通多票种推出时间关注度较高,考虑到低峰优惠票价有利于分流高峰客流,有一定的平衡路网客流作用,结合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改造情况,本市将在2015年年底前,选择合适的时段,在轨道交通试点低峰优惠政策。
其他票种如日票、特定线路通勤票等,以及听证会参加人此前提出的地上地下联乘、换乘优惠等政策也将根据公共交通整体运营、乘客需求、相关信息系统改造等方面的情况适时推出。
低收入群体不受票价调整影响
市发展改革委明确,新票价政策实施后,民政、人力社保、统计部门将及时测算票价调整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纳入2015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等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调整的内容,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票价调整影响。
本市还将继续保持相关群体免费乘车政策。继续给予解放军士兵、武警士兵、伤残人民警察、盲残人士、残疾军人、离休干部、见义勇为人员等7类特定人群轨道交通免票政策。继续给予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残疾人、解放军士兵、武警士兵、伤残人民警察、残疾军人、离休干部、见义勇为人员8类特定人群地面公交免票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乘车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这也顺应了大批家长的呼声。
建立公共交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轨道交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路网规模、客流情况及运营成本变化较快。为使公共交通价格逐步反映运营成本变化情况,增加票价政策透明度,理顺价格机制,本市将建立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价格年度调价和5年周期调整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
据了解,年度调价考虑人工成本、动力成本以及维修、管理等成本的变动情况及相应权重,按照调价公式,测算年度票价调整水平。
此外,根据听证会参加人意见建议,为增加动态调整机制透明度,降低年度过小幅度调整带来的社会成本和震动,在年度调整机制中,增设调整启动条件。当测算的年度票价调整水平大于等于0.1元时,启动年度调价机制。相应由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提出价格调整具体意见和价格调整方案,经发展改革、交通、财政管理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听取相关方面意见,并报请市政府同意后,对外公布实施。未达到0.1元时,当年不作调整,纳入下一年度累计。
同时,以5年为1个周期,由发展改革、交通、财政管理部门对公共交通价格及调价公式进行评估。如需调整,经价格听证会听证,并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对外公布实施。
本市还将同步建立公交、地铁运营企业成本公开制度,企业每年在各自网站公布经审计的运营收支情况,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监督企业成本和发展情况。
相关新闻
运营方备战公交票制票价改革地铁每站张贴“一图一表”
“我每天都在东单站乘坐地铁到天通苑,现在虽然调价方案已经出台了,可是究竟从东单站到天通苑站是几公里?票价是几元钱,在哪里能够查询到权威的答案?”家住东单的市民刘楠的困惑,也是不少市民的关注焦点。
11月27日,市交通委轨道处处长张文强透露,在2014年12月28日前,轨道交通每个站点均将在显著位置张贴里程图及票价表,即所谓“一图一表”,提示乘客从每一个地铁站出发前往不同站点的票价。这些图表还将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票价。“比如说3元能够前往的车站是一种颜色;4元是另一种颜色,一目了然。”张文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地铁站的“一图一表”都是独有的。比如在军博站里张贴的图标上,就显示从军博到木樨地是多少里程多少钱、到东单是多少里程多少钱;而在东单站则显示从东单出发到其他车站的票价。“一图一表”将张贴在售票点、进站口等车站醒目位置。另外,在自动购票机上也将显示“一图一表”的内容。
据了解,“一图一表”的样式已经设计出来,将在近期开始张贴,12月28日前全部张贴完毕。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在手机和电脑上能不能查到具体的票价?”对于这一问题,张文强回应称,相关的电脑端和手机端查询软件也正在制作之中,同样会在12月28日前上线使用。
数据显示,现在乘坐轨道交通的人刷卡占80%左右。新票价实施后,交通部门希望乘客更多刷卡,减少现场售票人员的工作量。新票价实施后,轨道交通将增加站务引导人员3000人,在退票、引导购票等环节增加人手,同时增加售票窗口。
学生卡学籍信息有望联网
此前,有部分乘客使用假冒学生卡,或者在毕业后不上缴学生卡,而是继续享受学生卡打折优惠。这些明显年龄偏大、“胡子拉碴”还拿着学生卡乘车的人,对其他乘客同样是一种不公平。
市发展改革委委员李素芳称,本市未来将依托技术手段,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与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相关联,尽快实现学生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的记名使用和有效管理。
由于轨道交通票制调整为按照乘坐里程收费,近期内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计程票制的稳定实施和与其他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而年票、月票等时间票采用的是计次收费,需要等待票价运营稳定后,再根据乘客需求研究其实施的可行性。
另外,由于地面公交收费是由各公交企业独立完成,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收费和清算系统相对独立,受目前技术条件限制,暂时还不能实现联乘计价。
将研究三环全线设公交专用道
张文强透露,截至目前,本市设置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已达到122条,道路长度超过365公里。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京开高速、西南三环公交专用道的建设。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研究三环全线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工作,并对四环路、京藏高速公路设置公交专用道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积极推进在新建主干道时同步实施公交专用道设置。
此外,针对社会车辆侵占公交专用道的现象,市交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在违法多发的点段和时间范围内,安排警力加大现场执法力度,并扩大科技监控范围,设置固定违法监测设备、车载移动违法监测设备进行抓拍。(杨汛)
现场探访
部分公交线路早高峰拥挤度低
每天早晚高峰,虽然10号线、4号线等地铁拥挤不堪,候车人排起长队,但部分公交干线车厢却有些冷清,搭乘环境要舒适得多,中短距离出行的乘客不妨从地铁分流地上。
11月27日早8时18分从双井桥北站乘坐300路公交车前往静安庄。刚走上和公交站一街之隔的天桥,便看见300路外环与300路快车一前一后在站台停下,前后差不了20秒。由于两辆车连续停靠,本以为下一辆车至少要等上5至10分钟,没想到在8时21分时,两辆“连串儿”的车又来了。14位乘客登上其中的300路快车,从该站开始,车内站立的乘客总计不过18人。站立乘客基本集中于前后车门附近,车体中部显得空空荡荡。
这趟300路到达下一站“亮马桥”的时间为8时35分,中途桥上路段虽有一两分钟行驶缓慢,但并未遭遇严重拥堵,接下来的“三元桥”、“静安庄”路途中车辆速度更快。8时40分从静安庄下车时,车里的站立者已经寥寥无几。据售票人员介绍,早些年拥挤度闻名全国的300路,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客流量已经锐减。
但在“地下世界”,10号线劲松至三元桥段的客流情况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居住人口密集的劲松站,因限流而被挡在进站口铁闸门外的乘客早已排起了长龙。“过了三趟车都没上去。”乘客小孙无奈地排在站台的密集人流中,不时看见手伸向前拼命往外挤,一边嚷嚷着“我要下车”的乘客冲下车来,而每次又只有最前面的少部分乘客能“幸运”地挤进快要关不上的车门。(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