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两会”时间敲定 大气污染成重要课题
29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会议持续2天。会上书面通报了政协4项民主监督专项报告。其中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报告建议,重污染易发季节京津冀共同提前启动实施各自最高级别的应急减排措施。
另外,今天下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十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1月20日召开。此前,在上个月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决定,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2016年1月22日召开。
看点遇重污染京津冀同启最高级别应急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专项监督报告表示,今年本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存在着常态化的区域性协同减排难度大,因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区域治理目标与标准难以统一。季节性污染有效防控效果不明显。秋冬季京津冀区域易发、频发重污染事件的季节,为此,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区域减排措施。
报告建议,区域联合与异地交叉执法的机制,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地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解决区域内排污“重灾区”,明确各层级责任,逐一破解治理难题。重污染易发季节共同提前启动实施各自最高级别的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污染过程。
逐步实现预警分级统一标准、应急措施统一力度,应急启动共同提前。针对重污染预警发布后未严格落实应急措施的单位,通过媒体加大曝光力度,并邀请公众举报监督。
制定区域污染源排放清单。委托有资质和有科研实力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健全区域内空气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刑事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实现环境污染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衔接。定期公开企业污染减排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严格实施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政协委员将监督市行政副中心水环境治理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介绍,2016年,市政协要围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京津冀疏解产业对接,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放开二孩后的政策衔接,通过议政性常委会议等形式,精心组织专题协商活动。
针对市行政副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组织视察、座谈、研讨等活动,促进行政副中心生态环境建设。就中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民主监督,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等。
研究制定规范委员履职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制定委员履职标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强化廉洁自律,研究建议委员履职的利益冲突回避机制。
2016年政协各专委会工作设想
城建环保委员会:行政副中心生态环境将研讨
开展缓解交通拥堵的专题协商,就发展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停车设施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
就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管理等问题开展对口协商;就北京快递服务业发展等问题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就通州行政副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环境开展民主监督,通过视察、研讨等进一步推动行政副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市重大项目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冬奥会场馆设施建设、住房保障等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视察、情况通报、座谈等活动。
经济委员会:3D打印等开展考察
围绕“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展专题协商。就“完善北京工商企业关停疏解综合配套政策”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就防范金融风险,化解政府债务进行对口协商。就3D打印、循环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等实施开展考察,专题报告等系列活动。
教文卫体委员会:
京津冀职业教育调研报告初稿完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目前已经完成调研报告初稿,拟安排2016年进行专题协商。
如果您有更多新闻线索,请拨打法制晚报热线电话:010-52165216
来源:法制晚报 编辑:郑棋文 F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