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公园今年雨洪利用量达400万方
规划绿地缓坡、铺装渗水砖和嵌草砖、增加下凹式绿地……11家市属公园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海绵”连成片,挽留“天上水”。记者昨天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市属公园雨洪利用总量可达400万立方米。
今年以来,频繁的降雨带来充沛的雨水。今年汛期,市属公园依据山形地势修建的园林景观湖或者利用园内河湖水域,加速雨水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留住“天上水”。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下游,通过水系治理,利用河滩地在原有的水库、河道、小型人工湖基础上进行蓄水工程建设,修建出多个人工湖,并在沿岸种植了碧桃等绿植,既美观又能蓄积樱桃沟和碧云寺等沟谷汇集的雨水,解决了枯水季节部分植物的灌溉用水问题;颐和园今年修葺了年久失修的排水道,台阶两侧及陡坡处安置了山石,用来缓冲水流与分流。
据介绍,市属11家公园的绿化覆盖面积达10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有364万平方米,大面积的河湖扮演了重要的“防洪调蓄”角色,成为城市调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沿湖绿地景区地形地势的堆造,不仅能收集利用雨水,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雨时滞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回灌并加以利用。
近5年来,各大公园共升级改造绿地近113万平方米,绿地中道路与疏散广场“透水铺装率”已达100%。即便是大雨刚过,透水砖铺就的游览道上也几乎没有积水。不仅如此,经透水层集蓄下来的雨水也能够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滋养绿色植物,大大减少公园的绿化用水。
根系发达的植物,也是“蓄水法宝”。天坛公园有树木4万余株,百年古树就有3500余株,大部分为柏树。近年来公园大量种植二月兰、紫花地丁等地被植物,这些植物本身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水,到了汛期,植物的根系如同庞大的海绵,吸收并存储大量降水。
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副处长朱英姿介绍,多年来,市属公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设施建设,加大了园林生态系统维护的力度,近5年来,公园中雨洪利用量已达近2000万立方米。(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袁京)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