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院,虫儿边

10.03.2015  11:29

      简介

 

      赢椿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虫子旁》是朱赢椿的首部图文作品。媒体曾评价他的作品传统而质朴,花了大力气的细节都藏而不露,和匠气一点也不搭边,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一本描绘乡间野趣的文集,却可能给一些人带来并不愉快的阅读体验;这是一本青草系的清新手札,纸间却记录着许多残忍而血腥的场景;这是一本笑着翻看、哭着合起的书,它温暖而伤感,甜蜜也遗憾。

 

      它叫做《虫子旁》,封面几只蟋蟀嬉戏游玩,名字淘气可爱,文字平淡雅致。它捕捉着叶底花间的动静瞬间,记载了墙角砖缝处的微观世界。作者带着相机和画笔,怀着孩童般的想象和好奇,乐此不疲地记录起他那方“随园书坊”内虫儿们的日常。

 

      说其清新有趣,是因为很少有人翻开潮湿的石块,拨开早春的花蕾,压低清香的杂草,为你寻找这样的故事:斑衣蜡蝉昨晚刚换了新装,今天赶来在台阶前享受第一场日光浴;威武的天牛歪着脑袋观察着信然踱步而去的蚂蚁;雨后初霁的日子,口渴的苍蝇降落在凋落路旁的玉兰花瓣边,想要尝尝那带着香气的积水。

 

      然说其真实残酷,是因为在这些虫子们短暂的一生里,时常为了一粒米、一个粪球、一只同类的尸体而去争斗、掠夺、伪装、残杀……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可能是意外的大餐,也可能是天降的灾难。翻来翻去的西瓜虫被蜘蛛捕获,洪水袭来吞没了蚂蚁的新家,固执的苍蝇飞不出透明的窗户,秋风预示着蚱蜢不多的时日。

 

      但无论如何,字里行间全都是作者对待这些小小生灵的关切。虽然可能是一场永远无法平等的四目相对,却是一次最真挚的朋友般的问候。他凝视这些虫子的时候,它们全然不知。他抬头看天,不知道是否有一种更伟大的力量也在这样悲悯地看着他日复一日的生活。他试图通过从虫子纤细的足尖,更亲密地触碰这方早已熟识的寸土;他试图通过与这些无知无畏的生命相处,领悟更博爱的人性。

 

      我钦佩这样的他,借着他的文字和照片遍访他的“随园书坊”,也与这样一个孩童般心性的他结识。真想敲敲门,和他坐下来喝杯茶,也聊聊我儿时的那座园,园外那多少次流经我梦境的小河和河边窸窸窣窣的虫儿声。

 

      记忆里,山上捡回的螳螂卵被随手丢在了窗边。在一个普通的春日清晨,几百只精致的迷你螳螂爬满窗格,带来了母亲的尖叫和父亲的责备。记忆里,半夜跟着哥哥在杨树下寻找蝉的幼虫,捡回来挂在纱窗上,等着第二天看它破壳而出变成漆黑油亮的知了。记忆里,把雨后捉来的蜗牛养在阳台上,喂给它们最新鲜的白菜叶子,它们却不为所动,背着重重的壳爬到房顶呼呼大睡。

 

      那是我险些忘却的玩伴,那是我渐已淡忘的时光,那些脏兮兮、傻乎乎、笑呵呵的点滴,全部在我捧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点一点鲜活起来。

 

      我该庆幸,为我所拥有过的这般斑斓有趣的童年,为那些虫儿做伴的日子,为多年以后仍然不泯的童心,为这四季精彩,不负人约。

 

      而今,每每看到身边的孩子们,或是困在房子里习字练琴,或是捧着手机、平板目不转睛,总不免为其惋惜。钢筋水泥的城市,绿化带里再没有了蚂蚱蛐蛐;孩子们熟练地触碰着电子屏幕,却不愿意去抚摸一只瓢虫;不能输的起跑线,把那些自由自在疯跑的日子化除剔尽。这是城市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是童年缺失、成长的遗憾。

 

      大江大海,山川湖泊,我惟愿有庭院一座,深浅均可。闲时打点些许花草,还有蛐螅蚰蛛前来报到。

 

      我愿告诉我未来的宝贝,若你喜欢,便请这般原始而自由地长大。去泥塘边,去杂草堆,去野地里,和这些自然的生灵作伴。我愿与你分享捕捉蟋蟀的喜悦,也愿看到你晶亮的眸子里翻飞的蝴蝶。我愿这样的相处,能教会你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亦教会你对待生命应有的仁慈与善良。

 

      你可能会被毛虫蛰伤胳膊,也许还会被蜻蜓咬上一口。但亲爱的宝贝,我会亲亲你哭花的小脸,告诉你这些童年的野趣是多么珍贵,那将是你成年后最乐于回味的一段时光,在你每每无助寂寞时给你温存与力量。一如你的母亲,读着这本小书,便仿佛还是20年前那个眉宇清秀的无忧少女。那时世界还小,那时快乐无边。

 

      而今窗底仍有一寸草青,虫蛉寂寞,无人听它唱歌。(hcq)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