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创客养成计划”从娃娃抓起
走进密云县巨各庄镇中心小学的科技课堂,你会为眼前的情形大吃一惊:十来岁的孩子不仅可以轻松制作出遥控飞机模型、随时能入水的电动轮船模型,还能根据自己的设想,为自己所在的校园、社区提供一套智能化的人居环境方案。据了解,去年底,一个名为“少年创客养成计划”的团队来到这里,开展创客进校园项目,帮助学校师生建立起多个模型基地。如今,国内经由这项计划培训的教师已超千名,参与学习、体验的中小学生达3万人。
负责这项计划的是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市场运营总监杜刚。用他的话说,它更像是一项公益活动,与如今社会上炙手可热的“创客”不同,到中小学设立创客空间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产业创客,“做产品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在现有文化课程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引入创客文化教育作为补充。”杜刚说,他们选取的校园也是经过认真思量的,“不能是最顶级的学校,那样在后期推广中没有太大借鉴意义。”据他介绍,如今不少小学的创客教育是以课程化的形式迈进课堂的,也就是参照国际通行创客空间的布局设计,然后将数学、工程、艺术、科学等多门课程打通,编制成综合性的“小小创客”课,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实现奇思妙想。
在他看来,在中小学开设“创客”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增加动手制作的机会,“‘创客’对应的英文是‘maker’,要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再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协同作战的环境,“如果说以前一个人通过编程就可以处理,在如今的‘创客’时代,需要的是多工种协作应对。尤其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参加这类活动更有必要。”
说起当初涉足“创客”教育这一全新领域,杜刚形容为“纯属无奈之举”,“我们频道每年都会推出不少原创科普类动画,可有一天发现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实现一些不错的创意,于是我们想到,得培养一批既懂创意又会制作的人才。”这才有了于去年6月起航的“少年创客养成计划”。
不过,这项计划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出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创客个体。“未来真正的创客并不是单独一个人,必然是讲求协同的团体。”杜刚以未来智能冰箱为例,“当它除了贮藏功能,还能告知你食物的成熟程度或是提供菜单时,它已不再是简单的机械了,而是由一群人创造的。随着高科技发展的复杂和人性化,越来越多新颖的东西会在一个新型科技实验室被创作出来,我们称它为‘创客空间’。”这也正是杜刚看重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创客教育的原因,“从娃娃抓起,绝不是一句废话。”
据了解,“少年创客养成计划”如今由央视新科动漫频道与教育部和中科院一起在做,除了已在百余所中小学开课外,现在在全国还建起一个教育联盟,“这里的老师都长年工作在一线,他们自己原本就研发一些产品,这样在与国际技术对接的时候,他们会带给孩子们最好的并且被实践检验过的东西。”杜刚说。
据他透露,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和风投想参与这个项目,共同做大这块市场,“不过,目前并没有遇见特别合适的伙伴,我们不认同那种‘一上来就急于推销产品要收益’的想法,毕竟这是教书育人的事儿,急不得。”(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涛)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