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研究生将课堂搬进农家助增产 “科技小院”模式获联合国赞

04.06.2019  08:26


【导语】赵向阳是中国农业大学2017级的研究生,但是从2018年3月开始,他的课堂便不在大学校园里了,他的课堂搬到了河北省曲周县的王庄村。赵向阳和三位同学生活学习的这个农家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科技小院。

  去农田查看农作物的长势,采集土壤样本,为村里的农民解决各种农业难题,是赵向阳每天的课程。据赵向阳介绍,王庄科技小院成立于2011年,先后有中国农业大学的11位研究生入住小院。几年来,科技小院已帮助王庄的玉米、小麦实现高产。

  【同期】曲周县王庄村村民 王志成:

  2000年(亩产)在八九百斤徘徊。2010年科技小院进入我们王庄以后,(粮食)产量在2011年一下提升到一千三百多公斤。我种了三百多亩地,算上成本每亩地能节省一百块钱,增加效益,能增加到三百多块钱(每亩),这一年大概多增长十来万块钱。

  【解说】据科技小院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介绍,从2009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在曲周县建立了8个科技小院,目前共有23名研究生、博士生住在小院。李晓林说,成立科技小院的目的是,解决科技到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晓林:

  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想,把我们实验站研究(出来的)比较好的技术,让农民也把这些技术用上,让更多的农户用上我们研究的技术,所以就发现我们住在实验站里边,这个过程就比较慢,效果也不是非常好,所以我们就住在农村,和农民一起消化这些技术,让他们快速掌握这些技术。

  【解说】据李晓林介绍,从2009年到现在,科技小院在曲周研究、引进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葡萄水肥浇灌一体化等几十项技术,形成了适合曲周农业特点的小麦、玉米、葡萄等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李晓林告诉记者,科技小院在曲周的成功起到示范效应,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起了127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吸引了众多外国专家前来参观。目前,科技小院已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列为全球发展范例,被世界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写入全球未来粮食和环境发展战略报告中。

  【同期】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 杰夫·考拉特 :

  我对这个科技小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多的新技术不仅惠及农民还了保护环境,这些技术提高了施肥效率,减少了氨气挥发,氨气跟大气雾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些技术是多赢的,能够为农民和环境带来更多好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晓林:

  今年开始,我们也在招一批非洲的学员,到我们科技小院来学习,我们尝试着去看看在非洲能否开办一批科技小院。

  艾广德 谌诗雨 河北邯郸报道。

中国新闻网2019年6月1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