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影响国家命运的战略工程

12.01.2015  13:46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基础、公民素质源头、学校教育支点、社会教育抓手。学习型社会从学习型家庭开始,文明城市由文明家庭组成,市民公约从家庭公约做起。家庭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于孩子婴幼儿时期,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激变,社会情绪管理与预防能力急待加强,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日益被赋予更重的责任、更大的意义,而且也日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与民心民生工程。

    尽管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已实施多年,但工作成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观念落后、理论缺乏、重视不够;二是体制政策条块分割、方法老旧、难成合力;三是投入不足、人才奇缺、队伍太少;四是缺乏实践数据分析、长效机制、可操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关节点;五是国民素质教育没有走好群众路线,没有发动好社会力量并抓住关键人群。     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习总书记的话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国民素质提升的关键路径——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庭抓起。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也将“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列入党政工作目标。     国民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这个工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家庭教育又分为亲子教育和亲职教育。其中亲职教育主要是家长教育,即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学习途径不断提升家长的角色认知,不断训练家长角色的能力和亲子教育艺术的所有活动。可以说,抓好了家长角色教育就抓好了家庭教育;抓好了家庭教育,就抓住了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这是教育的科学逻辑。     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群众路线说到底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体现,而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又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党员干部的生活教育与家庭成员示范作用是党和国家最好的说服力,亦是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约、民约、乡规、守则”等体现群众路线内涵的制度性因素,都是扎根于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教化工具,是家长提醒自我、教育孩子、管理家庭、传承家风、培育良好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     因此,启动中国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工程,加强我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制定相关有效法律法规、培训专业家庭社工队伍、设计新媒体传播方法、孵化可操作社区模式,帮助群众解决家庭“后代教育、后院管理、后世传承、后任选择”实际问题,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做好社会情绪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人文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地气之举,探讨党群关系生活化、群众工作社会化、家庭教育专业化、家庭关系公约化的社会大教育系统工程,是让群众路线走出党的工作程序、更具广泛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北大书同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开展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已十多年。多年的工作努力与大数据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是社会最小组织,家长是家庭的核心成员,家庭文化是社会文明传承之基,家长教育是社会稳定之根。家长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决定性作用”和“预防性社会功能”以及“家教、家训、家规、家风”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基业长青的传承作用,是任何教育环节都无法替代的。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家长,明天国家将收获什么样的民族未来,因此,家长素养是家风民风党风之源;家长教育是公民素质的源头、群众工作的桥梁、国家治理的抓手;中国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工程是影响关系3.2亿家庭切身利益、关系社会情绪和谐稳定与意识形态方向、影响国家教育安全与民族命运的“当下民心工程”与“百年战略工程”。     为推动我国家庭文化研究与家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国家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理论研究、实践推动的作用,建立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大学和科研单位等机构参加的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阶层的“中国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协调机构”,整合文化和教育资源,在全国选择不同类别单位进行试点,孵化我国现代专业的“三工队伍”(政工、社工、志工),探索“家校协同社区教育”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并推动家长教育内容纳入全国党校干部教育体系,促使领导干部在家庭生活、工作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角色修养一致化、行为规范一体化,并成为国民素质体现的榜样和典范,从而优化党群关系、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和谐文明民主富强中国的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执笔:闫荣舟 编审:齐大辉 常友寅)   编辑:ruby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