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5家公办养老院将逐步民营 四类老人优先
今后,北京市215家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转向民营。8月4日,北京市民政局解读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及评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三个文件。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透露,全市215家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步实现民营,包括市属公办公营养老院也将在今年选取试点进行民营改革。此外,今年下半年,本市将对家庭困难的失能老人出台补贴办法。
60多家养老院已完成转型
李红兵介绍,目前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主要包括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公建民营三类,在本市的400家养老机构中,这三类共有215家。今后,这215家公办养老院将逐步转向民营。
记者了解到,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实施途径包括社会招投标和品牌机构连锁运营两种方式,引入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开展运营。李红兵透露,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进行中,三类公办养老机构中已有60多家完成转型,今后将会更加规范。下一步,在市属的一福、五福等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中,也将选取两三家单位进行试点。
此外,本次改革的一大变化是今后将不再对民营的公建养老机构收取租金,而改为留存风险保障金和管理发展资金,即将养老机构的盈利转化为继续支持养老机构改善和发展的资金。
4万张床基本满足现下需求
根据新办法,今后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有四类老人,分别是政府供养保障对象(包括城市特困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困境家庭保障对象(含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孤寡、失能或高龄老人);优待服务保障对象(包括享受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待遇人员、因公致残人员或见义勇为伤残人士等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人员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包括失独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他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可以到非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申请入住。
那么,养老机构现有的床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李树丛介绍,根据他们的测算,全市有2万名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而公办养老机构可为这类人群提供4万张床位。不过,在新办法实施后,已经入住的老年人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总的来看,目前的床位基本能满足现下需求,2万名老年人入住也不需要轮候。
根据新办法,本市公建养老机构将逐步转向民营,其中,一般不低于总床位的20%用于接收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其他床位应接收本市失能或高龄的社会老年人。
对此,李树丛表示,本市失能或高龄的社会老年人申请养老机构将主要按照属地划分,也就是需要按照户籍所在区县进行申请。如果这些养老机构在接收完京籍老人之后还有空余床位,则可用于接收非京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