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印迹绩效成本预算的“进京”之路

28.12.2018  07:01

http://www.cfen.com.cn/dzb/dzb/page_3/201812/t20181227_3109451.html

  作者:本报记者 齐小乎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18-12-27
  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怎样缓解新时期政府收支矛盾的客观困难?怎样保障政府托底责任有效落实?北京市财政局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规范财政管理、控制预算成本等方面初现成效,为进一步落实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精神,贯彻市政府绩效管理新目标奠定了基础。
   市长提出的“考题
  “我们必须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成本与收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仅要把事情办成,还要把事情办好、办出效益,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在去年北京市政府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市长陈吉宁提出了一个绩效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为市财政局出了一道“考题”。
  成本控制是财政预算的基础。成本管理概念,本来自于企业,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上世纪以来,不少OECD国家将其借鉴到政府管理中,并逐渐成为了常用的财政预算模式。该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由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推动实现财政资金配置的科学性、绩效性。
  与偏重事后监督考核的绩效评价相比,绩效成本预算将绩效成本的理念、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的完整闭环,从源头上破解财政资金科学配置的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尽管北京市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早已起步,有些工作还走在全国之前,但与各地类似,此前的绩效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后绩效评价方面。若能够率先迈出绩效成本预算这一步,预算绩效管理无疑将再上一个台阶。但这一步,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前行的惟一方式,就是探索。
  为此,北京市财政局成立了工作组,担任组长的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素芳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围绕“核清成本,分清定额,做好预算编制,从而确定财政资金投入规模”这一目标,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研讨怎样将理论变为北京市的有效实践……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实践足迹:今年以来,北京市已试点建立“部门职责—保障范围—行业标准—投入成本—工作数量—施政结果—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运行成本—收费价格—政府补助”联动调整的财政保障机制,率先推动建立“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的新型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目标:清晰掌握项目运行“全成本
  经过反复探索、试点,北京市确定了符合国情市情的绩效成本预算工作方案。
  一个基本工作思路。在划分政府职责边界、明确不同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客观方法,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客观测算、全面衡量实施成本,制定成本定额标准,确定预期效益和监督考核指标,保障各方责任特别是政府托底责任的有效落实,有效推动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政府治理现代化。
  二组核心指标体系,即成本指标体系和效益指标体系。为了计量统计的规范、科学,成本、效益指标体系都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为通用指标,由财政部门确定,三级及以下为个性指标,由各部门结合项目内容、性质、构成等确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本、效益的指标不仅包括直接的投入成本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还包括在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可能额外发生的资源消耗或投入,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既包括当期成本和效益,也包括可能产生的远期成本和效益。
  三类分析核算方法。一是纯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全额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可采用最低成本法、动态比较法等方法,在保证达到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的前提下,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遴选最优方案。二是准公益项目(政府负担一定比例资金的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选用作业成本法、显示偏好法、走访调查法等方法。三是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政府投入一定引导性资金的市场化领域),可采用净现值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
  四项主要工作程序。一是明确保障范围和投入成本。立足政府托底责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明确实施项目的内容、范围、标准,及产品和服务的投入要素和投入量。二是确定合理的项目预期效益。围绕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确定合理的核心绩效目标。目标要包含产品、服务的具体内容,并设定数量、质量、时效、水平等可量化指标。三是分类确定成本效益核算方法。按照公共财政原则,根据项目的公益属性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分析核算方法。四是绩效成本预算的运用推广。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研究制定不同类型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全面清晰掌握项目运行“全成本”,便于政府统筹研究收费价格、政府补贴、投融资等机制。对项目实施绩效考核,并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控和结果运用。
   迎难而上 试点先行
  为稳妥推进绩效成本预算,北京市2018年选择社会关注度高、财政投入较大的学前教育、养老机构运营两个公共服务领域作为试点。市财政局、教委、民政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克服无经验可循、行业标准和基础数据资料欠缺等困难,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数据收集等工作,累计收集1500多家幼儿园、280多家养老机构上报的数据信息,并发放近15万份调查问卷。采取作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等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形成了《幼儿园运行绩效成本预算报告》和《养老机构运营绩效成本预算报告》。
  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政策,北京市财政局、教委、民政局等单位拟定了幼儿园和养老机构运营的核心质量标准,以“兜底线、保质量、强监管、重问效、可持续”为着力点,制定出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其中,幼儿园运营成本指标包括“每天消毒次数”等34项,效益指标包括“幼儿家长满意度”等37项;养老机构运营成本指标包括“生活照料服务”等39项,效益指标包括“老年人满意度”等12项。
  市财政局等部门基于核心质量标准和成本指标,测算出幼儿园、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再根据试点领域的公共属性程度及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提出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多方的成本分担机制,确定政府补助标准,形成“运行成本—收费价格—政府补助”联动调整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补助的精准性。
  按照绩效考核指标,北京市加强了对幼儿园、养老机构运营事中、事后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根据质量标准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安排奖补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以绩效成本预算为抓手,引导学前教育、养老机构两个试点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事业发展。
  据了解,该市已将幼儿园、养老机构运营绩效成本预算综合测算结果应用于北京市2019年部门预算、2019-2021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中。市财政局后续还将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关保障机制和补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绩效成本预算闭环式管理。
  “这项工作很好,成果来之不易,要用好。”对于市财政局交出的首份“答卷”,市长陈吉宁给出了高度评价。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绩效成本预算改革。2019年,在供排水补贴、城市管网供热补贴、地面公交运营补贴、平原造林绿化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9个领域进一步推进实施绩效成本预算。2020年以前,总结试点工作成果,形成涵盖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城市管理、产业发展4个方向的整体经验,并进一步推广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绩效成本预算管理新模式,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银发时代 享品质生活--2019北京银发消费月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商务之窗
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第一批)正式发布
  今年是北京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标准宣贯工作的第4年,自2016年北京市商务局将相关行业236个标准规范分11个行业(业态)汇编成册以来,已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召开系列宣贯会93场,共1.商务之窗
“走进中东欧”经贸交流会成功举办
  为助力京津冀企业“走出去”,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