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好故事 传播理论正能量 --访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

28.02.2015  13:32
  一名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也应当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我们的主人公韩振峰教授,就是一位站在三尺讲台向大学生们讲授中国故事、传播科学理论的“铸魂工程师”。                                                                                                                                                                                ——题记   笃志修学:一见钟情 痴爱马列   夜里10点半多了,韩振峰的办公室里,灯依然亮着,灯影下的他还在伏案工作。办公室里除了毕业班学生们送的几盆绿色植物和墙上“天道酬勤”的字画,剩下的全是书籍资料,桌子上、沙发上都堆的满满的。   时光回转。1978年的高考选报志愿,韩振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由此开始,他走上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路。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通读了马列经典著作、毛泽东的著作,仔细研读了哲学、历史、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有关社会科学的名著和文章,仅读书笔记就记了几十本,读书卡片几万张,学习之余撰写的小论文也有厚厚的24本之多。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为他日后走上大学讲坛,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学毕业后,韩振峰留校任教,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理想。从此,他开始登上大学讲坛,向大学生们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事,毛泽东、邓小平的故事,新中国成立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   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面对记者的提问,韩振峰笑着回答:“那可是一见钟情定终身、痴心不改信马列啊。自从选择了当大学老师,我就爱上了教学这个职业。”“有人说当老师太苦太累,其实只要你把教学当成一种乐趣、把理论研究当成一种事业追求并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根本感觉不到累。”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使韩振峰养成了勤奋刻苦、以苦为乐的习惯。凭着对教学工作的挚爱,凭着对科学理论的痴迷,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和科研“园地”里辛勤耕耘。每个节假日,当其他人沉浸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时,韩振峰却独自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备课、写作……周末休息日,对别人来说是放松和娱乐的时间,而对韩振峰而言,却是难得的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如今作为二级教授的韩振峰基本上是每天办公楼离开最晚的那一位。   喜欢买书、读书是韩振峰的最大爱好。出生教育世家的他,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拿出工资的大部分用来买书。这么多年下来,他的藏书已有四万多册,顶到屋顶的四十多个书架是家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马列经典类、哲学伦理类、思想教育类、青年修养类、演讲论辩类,每本书都按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谈起家人的支持,韩振峰非常感动,他说家中所有的书架都是爱人专门找人定做的,也是爱人帮助分类整理的。韩振峰幸福地回忆道:与爱人定亲时,没有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和物品,却跑到书店里买回了一大捆书。韩老师告诉我们,人生不应该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富有,而应该去努力追求知识上、精神上的富有。韩振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真学,而且真信。他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事业追求,把科学理论当做自己的坚定信仰,全身心地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之中。   厚积薄发:钻研理论 报效祖国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它与富强民主和谐一道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景……这是韩振峰教授在中央电视台《核心价值观讲坛》上为全国观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的“开场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综合版的金色大厅里,韩振峰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从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谈起,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观进行了系统讲解,他讲得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专题片《国魂》。片子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广大读者称这部片子填补了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空白。韩振峰正是这部电视专题片的“总撰稿人”。整个《国魂》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时间非常紧张,韩振峰和其他撰稿、编导们一起,奋战了一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经过对电视脚本几十遍的修改,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向全国观众献上了一部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大餐”。   正是凭着一种责任与担当,韩振峰在宣传研究科学理论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进取,从不懈怠。   中共中央主办的《光明日报》每年年初都会开设专版,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大事要事。翻开2015年1月3日第四版“2014理论研究回顾”——《紧跟时代步伐 回应社会热点》的整版报道,全面准确地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思想理论界走过的历程和理论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这篇整版报道的作者正是韩振峰。 多年的潜心研究和笔耕不缀,成就了韩振峰的研究业绩:发表200多篇学术理论文章,十多部学术理论专著。他撰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国情学》。连续多年,韩振峰还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等多部理论读物的编写。谈起这些,韩振峰笑借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研究和写作上了。   近几年,韩振峰重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深层次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14年7月,他主持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当“接地气”》调研报告,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的重要批示和高度评价。   2014年,当韩振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却谦虚地说道: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只能表明我今后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我钻研理论、报效祖国的信心更足了。   桃李天下:三尺讲台 传道授业   “听了您的课,让我们受益无穷,像《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样理论性、抽象性强的课,您竟然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把高深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形象化的故事讲授给我们,让我们真学、真懂、真信、真喜欢。”这是2014级博士研究生在听了韩振峰讲授的博士生公共课之后的“留言”。 这么多年,韩振峰始终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自己的天职,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看作是自己的最高追求。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为了这“一桶水”,韩振峰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生动有趣的讲课方式是他日积月累、不断努力得来的结果。凡是讲授新课,他都会提前试讲,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或者先给家人试讲,用什么手势,讲什么故事,他会做到胸有成竹。有位学生回忆起韩振峰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事:第一堂课,韩老师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喻为一座“理论宫殿”。然后他像一位“导游”那样带着同学们步入这座宫殿开始“游览”,先进“唯物论大厅”,再进“辩证法大厅”、“认识论大厅”,最后游览“唯物史观大厅”,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跟着韩老师“参观”,一直到“参观”完毕,同学们仍“游兴未尽”,通过这种“参观”式讲解,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这样,韩振峰在教室里来回走着、讲着,他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传递着一个个人生哲理和科学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同学们听着解渴,学着带劲。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对于一届又一届学生来说,韩振峰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闪耀着智慧火花的人生哲理和科学真理,更是师生之间那浓浓的真情实感。前不久,韩振峰收到了一封毕业同学的来信,信上这样写道:韩老师,这次师生十年聚会,您竟然还能说出我当年所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和不足,简直让我惊呆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了您还精心地保留着我们每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和作业,说实在的,那些论文和作业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保存了,您竟然还为我们保存着,实在让我感动不已。您那天说的“同学们都是我的心头肉,别的东西可以丢,同学们的心血不能丢!”听了您的话我真的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每一届毕业生离校,韩振峰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一定要认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记住:我永远是你们的真诚支持者,这里是你们永恒的家。”韩振峰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几届学生送给他的毕业相册,这都是同学们精选的个人照片以及跟韩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每一张照片上都写着同学们发自肺腑的祝福话语。去年,韩老师还收到了同学们自发地给他颁发的“好老师证书”。说到这些可爱的学生,韩振峰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欣慰。   面对同学们的祝福,韩振峰说他唯一的回报就是:更加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心血和情感都奉献给可爱的同学们……“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感染和影响身边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为同学们铺筑一条坚实的成才之路”。——韩振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