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职工党员赴河南安阳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6月12至13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赴河南安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温红旗渠精神。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的要求。
行前,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该片于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该片详细地纪录了半个世纪前,林州人民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建设了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人工天河”。
13日,在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丹、院长张斌的带领下,学院教职工党员首先前往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该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通过观看历史照片、修渠所用的简单工具和实地微观沙盘模型等,大家了解到红旗渠在建设过程中的不易,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这一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随后,老师们来到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并徒步两小时前往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的青年洞。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三个大字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沟渠从山中穿过。当老师们步行在山高水险的山间,走在栈道上时,更是了解到修渠群众不畏艰险、敢于奉献的精神。今天,“红旗渠”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它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职工党员通过此次实践教育活动,对于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志们深刻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体现了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身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安阳,结合教学实践,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职工党员还参观了河南省殷墟博物馆,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深化了历史档案学习和教育,同时通过此次调研也为学院历史档案专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