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哲学协会第一副会长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当代世界对话的文化-文明价值”学术讲座
6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俄国哲学协会第一副会长,《俄国哲学协会通讯》主编亚·尼·丘马科夫教授,以“当代世界对话的文化—文明价值”为题作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树发教授、侯衍社教授,哲学院安启念教授、文学院梁坤教授、外国语学院赵岩副教授以及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旭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张柏春教授进行会议翻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不同的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冲突也在增多,而多元文化理论对于冲突的解决却无济于事。为此,丘马科夫教授提出,应该进行以文化-文明为基础的全球对话,因为文化是多元的,而文明是一致的,文明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文化-文明可以作为当今全球化时代看待世界的一种立场。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全球意识逐渐增强,全球化逐渐多层面化。一方面,人们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理解加深,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阻碍,经济一体化模糊了地理界限,却埋下政治冲突的种子。全球化使得大众文化盛行,而大众在本质上不愿意对话,容易倾向同一个理论,比如民族主义的立场。所有的民族都坚持自己是最好的,这种立场容易导致民族冲突。
丘马科夫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人们往往太关注自己与其他人的外在差别或文化之间的差别,而不去关注把人类连接起来的内在因素、共同因素。这就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抗也会继续存在下去。他借用了《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生动地说明了人类文化-文明存在着共性,只不过距离或地域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而已。丘马科夫教授同时也强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大众参与政治的程度、方式和规范是存在差别的,不能强制将一个国家的文明体系输入到其他国家中,这样只会导致更多的冲突。最后,丘马科夫教授指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民族主义、沙文主义、世界主义等都根源于文化。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间必须进行对话,建立统一的道德文明体系、全球法体系,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发展起共同的文明,遵循共同的规范,这样才能化解冲突。正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提问互动环节,安启念教授与丘马科夫教授就世界冲突与文化、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安教授指出,真正阻碍对话、导致冲突的是利益问题,而非文化问题,谁也不能说服美国的资本家、政治家遵循哲学家所提出的共同规范。丘马科夫教授则认为利益的确是地区、国家关系的主导,但是要想解决冲突,必须跳出利益的框架,通过法制建立一个共同的制约体系,让政治家遵循。在回答张旭教授提出的如何看待美国等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问题时,丘马科夫教授指出,相比于战争,制裁是一个并不糟糕的方案,因为这迫使他们进行对话。此外,梁坤教授认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法体系来规制不同国家的利益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乌托邦,对此丘马科夫教授认为,建立一个维护和执行全球法的强制机构或曰“利维坦”在今天的确不能实行,但是并不代表明天不能。
此次讲座持续时间长达3个小时,丘马科夫教授充满激情的演讲、各位教授精彩的深入探讨让参与讲座的同学获益匪浅。
丘马科夫教授(А.Н.Чумаков,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俄罗斯著名哲学家,也是知名的全球学专家,担任俄国哲学协会第一副会长、俄罗斯联邦政府财经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他是《全球化时代》和《俄国哲学协会通讯》两份杂志的主编,发表《全球化:完整世界的轮廓》、《全球化的形而上学:文化文明背景》等全球化问题方面的著作多部,其中《全球性问题哲学》被安启念教授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次是他第5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作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