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举行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中层干部会议
9月9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中层干部会议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李宇明、校长崔希亮部署了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并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全校教师致以教师节的诚挚问候,其他校领导和校长助理分别介绍了分管工作情况。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新主持,全校120余名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
李宇明书记充分肯定了春季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学校的中外生源持续向好;对教师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学校在国内外的声誉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充满希望。李书记强调,只有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思路,各项工作的推进才能凸显成效。首先,发扬北语的优势——留学生教育。留学生要招得来,也要留得住,特别是后勤保障要跟得上。要搭建汉语国际教育的大平台,将分散在校内各单位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互相促进,充分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主导权。第二,突出北语的特色——国际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积累的优势资源让学生走出去,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要利用孔子学院、公派访问等各类渠道让教师走出去,走上国际的教育舞台,实现教师的国际化;扩大我校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适时开办外文期刊,加大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力度,取得一批体现科研水平和彰显学校特色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的国际化。第三,关心基础教育——附中附小。大学要关心基础教育、支持基础教育,全力支持石油附中、附小和幼儿园的发展,在解决教职员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同时,也在基础教育中为中文、外国语、艺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
李书记指出,在国家发展和高校发展极其迅速的形势下,学校发展的困局仍需突破。为此,他向全体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做好“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解决学校干部中存在的“懒政、怠政”问题;二依照学校的综合改革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中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规章制度建设、学科建设、平台搭建与智库建设、教育信息化等。三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调研制定,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结合起来,广泛听取校内外专家和广大师生的意见。希望各部门创造性地工作,希望全体干部、全体教职工作为北语“戏中人”,一起唱好北语发展这台大戏。
崔希亮校长表示在建校53周年校庆日这个特殊日子里,召开本次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指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事业在扎实地、稳健地向前发展,但在国际化、信息化、服务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方面仍需努力,北语发展的关键词就是“人才培养、留学生教育、国际化”。崔校长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思路:一是一流学科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建设一流学科首先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是学科的建设基础和学科是否是国家急需;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落地实施。二是搭建新的平台。特别是搭建“一带一路”与国别研究、“北语书院”、“中国道路”大讲堂等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平台,发挥我校的优势。三是加强智库建设。要具备战略眼光,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当中去,在“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做出贡献,同时获得发展机遇。四是支撑保障建设,具体包括八项:制度保障、政策研究保障、规划保障、后勤保障、信息保障、监督保障、激励保障、安全保障。五是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认真调查研究,校准学校问题和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六是东戴河校区建设,利用现有优势、挖掘新的资源,加快各项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充分发展学校新的事业。七是支持基础教育,做好附中附小共建工作,未来可利用北语品牌在东戴河校区建设国际学校。
崔希亮校长明确提出,各位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善于开动脑筋、攻坚克难,扎实稳妥地推进本学期的改革发展工作;要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顶天就是从学校大局出发,有大局意识,立地就是要当实干家,把学校的决策部署落地。
党委副书记王鲁新,副校长曹志耘、戚德祥、董立均,校长助理张旺喜、张维佳、张宝钧分别总结了分管工作在上半年取得的进展,阐述了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伟同志由于在外地参加会议,党委组织部部长吕静同志代其汇报了工作思路。
2015年是学校综合改革的启动之年,是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中层干部勇于担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快步伐向前推进,形成北语发展的强大动力,迎接北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