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团参加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
12月6日至7日,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团赴上海参加了大会。代表团由我校副校长陈冬生和米什科尔茨大学校长Torma András带领,成员包括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Levente Lenárt、中方院长朱晓苑、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毛立新及孔子学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12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开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题为《适应需求,融合发展,为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多彩贡献力量》的主旨演讲。刘延东强调,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趋势、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大潮流,为孔子学院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面向未来,孔子学院发展要突出五个关键词:特色、质量、创新、共建、品牌。要突出特色,贴近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习惯,因地因校制宜,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孔子学院本土化。要适应需求、融合发展,服务民众、拓展领域,为中外合作共赢服务。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提升中外院长和教师素质,打造人文交流精品项目。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院校支撑能力建设,为推进孔子学院持续发展,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出新贡献。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大会围绕“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与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孔子学院之间资源共享”、“实施新汉学计划经验交流”、“创新孔子学院日文化品牌”、“建立中小学汉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小学沉浸式教学”、“汉语考试”、“网络教学发展”、“孔子学院2016年行动计划”等主题举办18场院长论坛,围绕“孔子学院为企业服务经验交流”、“孔子学院与大学汉语专业的关系”、“中外大学校长对孔子学院的支持”、“示范孔子学院经验交流”、“孔子学院发展构想(2016-2020)”、“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经费筹措与管理”、“中方院校、省(市)教育厅经验交流”、“如何平角孔子学院质量”等主题举办18场校长论坛。我校合作院校,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校长Torma András教授在“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专题做《匈牙利人如何看待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构想》的交流发言并在现场反响强烈。他表示,孔子学院是中匈两国文化和语言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中匈两国政府在政治、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构想更是促进两国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础。
12月7日,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圆满闭幕。闭幕式上,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分别做“适应需求,融合发展”和“一带一路”助推人类文明共同复兴的主题演讲。最后,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做大会总结讲话。
本届大会有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校长、孔子学院院长以及中方合作院校(机构)、有关省(区、市)教育厅(委)、驻外使领馆、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中资企业代表和部分国家驻华使节等2300多人出席。截至目前,通过中外双方合作方式,全球5大洲134个国家共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190万人,现有中外兼职教师4.4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用户达800万人,全球汉语考生达600万人,全球孔子学院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4万人,各国孔子学院编写本土教材1200多册。最近一年,各国孔子学院共举办各类人文交流活动3.6万场,受众达1200万人。
供稿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