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委组织采访首钢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
我委崔小浩委员介绍情况
采访活动会场
日前,根据市委宣传部要求,我委组织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宣传,带领媒体前往首钢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进行采访活动。
一、首钢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本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治、进”的总体要求。
首钢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实现了去钢铁库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缓解本市停车难问题相统筹。
一是通过拓展智能立体停车设施业务,能够降低钢铁库存,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效供给。
二是通过大力推广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缓解本市停车难问题。
三是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二、首钢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实现了国家支持政策、本市市场化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首钢正积极推进首期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工作。
本市从资金、土地等方面出台市场化政策,对社会投资建设的三甲医院等公益性停车设施,给予项目总投资30%补助支持;对符合《土地划拨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土地划拨目录》、同一地块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对利用公共设施地上地下空间、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可分层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
首钢依托自身基金资本平台,综合运用PPP、BOT等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停车产业发展。
三、通过采取“企业+”模式不断推广首钢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一是“企业+社会公共服务”。重点解决中心城区医院、学校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停车难问题。
二是“企业+地面公交”。目前,首钢已与市公交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加快推进一批智能公交车立体车库建设。
三是“企业+驻车换乘(P+R)”。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建设“P+R”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同时,研究推进采用立体化方式在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建设P+R停车设施。
四是“企业+街道停车”。利用东城区、西城区疏解腾退空间建设智能立体停车设施,缓解街道、胡同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