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青年 | 易若曈: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24.12.2020  15:33

【编者按】今年,我校157名本科生荣获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也表现突出。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展现青年学子爱国爱校意识、感恩励志精神、青春奋斗风采,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新闻中心特别推出“2020国奖青年”专题,希望全校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拼搏奋斗,努力发展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易若,我校国际学院传播学2017级本科生。曾于2018-2019学年获得杨振辉奖学金、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和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称号;2017-2018学年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国际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9-2020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学术健将”称号。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他人眼里,易若曈是一个学习比别人省力的聪明人。但是知道,自己三年来3.92的GPA并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取得地那么一帆风顺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她笑着说。

以高考英语148分入学的易若曈,在大学生活的头一个月里也犯了愁。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全英语授课模式和大量的英文阅读材料,她深知自己必须把曾在书本上和笔头上学到的英文知识最大化地转化为实操经验,否则这将是她与国际前沿资讯接轨的最大壁垒。面对学术生涯第一座大山,易若曈不仅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坚持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并大胆尝试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更是积极投入实战,走出舒适圈,在课堂内外主动与外教互动,锻炼用英文清晰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码他人的对话。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在大一的寒假取得了雅思7分的成绩,并在之后坚持不懈地提升着自己的英文水平。

易若曈深知,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只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是一大忌,只有融会贯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锻炼出更具批判性的思维,发掘分析社会问题的独特着眼点。在她三年的学习中,除了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她更是辅修了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并选修了比较政治、城市研究、现代哲学和艺术鉴赏等课程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她表示,这些知识都一定程度上帮助她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并在她正在撰写的关于某个亚文化群体传播实践的社会影响的荣誉论文中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角度。

一起看农大的日出很浪漫

作为一个从小热爱艺术工作的女孩,易若曈绝不会允许自己学业与社会工作失衡。在2017年9月,她便加入了学院学生会,成为了文艺部的一名干事,帮助学院策划了大型的迎新晚会和双旦晚会,并作为街舞社的领舞在晚会上挥洒青春。和一群志存高远,有着共同目标的同学一起走过了第一年,她决定继续留在学生会,组织好学生活动,为学院同学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大学回忆。2018年6月她竞选成为国际学院第22届学生会主席团的一员,并担任学院艺术团团长。

两年的学生会工作不仅锻炼了她的组织沟通能力,也给她留下很多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她回忆起曾经和同学们一起策划筹备文艺晚会的时光,一版版的策划案、一次次的节目审核、不断确认的服装、道具、音乐、灯光和预算:“那时候我们每天都顶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左手拿着学术文献、右手拿着甘特表,在各种场合奔波”。虽然那段时间很忙碌,但这段时光给予了她强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和他们一起看了许多次农大的日出,现在想起来还挺浪漫的”,她笑道。

未来易若曈将选择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她表示,感谢在农大的三年多学习时光,让她遇到了人生的导师并找到了今后的方向,“感谢她给予了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