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奖学金丨陈泓亦:有得有失有坚持 一生热爱不遗憾
本网讯 陈泓亦,女,汉族,199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科试验班)2016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2次)、校级三好学生(2次)、校级优秀团员(2次)、优秀学生干部,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二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二等奖,第九届蓝桥杯三等奖,2018年“民生杯”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8年电霸杯羽毛球比赛女双亚军等。
专注是一种习惯
陈泓亦从高中起养成了制定计划的习惯,在大学里,她将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受益很大。大学期间,上课、实验、作业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所以她每天晚上都会回顾自己的一天并制定第二天计划,第二天努力去完成。陈泓亦不喜欢熬夜赶工的感觉,因为时间的紧迫感往往会导致敷衍了事,这是追求完美主义的她所不能容许的。她说“只要将事情提前计划好,并按照安排做,不拖延,处理起来会变得从容很多。”在作息时间上,陈泓亦坚持每天七点前起床,十一点就寝,除去上课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选择在图书馆度过。她认为,全身心投入学习需要一个宁静而专注的环境,即使没有作业、工作在身,她也会去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九点钟的阳光洒落在书上,会给人一种满足而又踏实的感觉。”她笑着说。
试验班的课程负担很重,但有条不紊的计划,宁静专注的学习环境,是陈泓亦保证学习效率的关键,而高效率带来的成就感是永葆学习热情的动力。
挫折是一种激励
“成长如同一场游戏,勇敢的人先开始”,这句歌词激励着陈泓亦去挑战一个个难关,并收获累累硕果,如今大三的她,参加过多项学科竞赛,同时也进入实验室,开启了科研之旅。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大一的暑假,陈泓亦参加了建模培训,由于团队里都是大一的同学,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是摸黑探索、四处碰壁。记得学校第二次模拟赛的时候做出来的结果很不好,很是挫败,即便这样,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反思总结后,利用赛前时间,陈泓亦阅读了大量往年的获奖论文,恶补了许多知识。回想比赛,陈泓亦说道:“比赛是一个锻炼自己的过程,应该很少有人会很有把握赢得比赛,大家都是不断地去磨练,所以不能轻言放弃。现在回想起来,每天都是美好的回忆,包括那些熬过的夜。”
大二初期,陈泓亦积极联系老师,进入实验室学习,然而第一学期申请的国创落选了,当时备受打击,不过转念一想,失败也是一种促使自己成长的宝贵经历。后来陈泓亦选择了先申请URP项目磨练一年,来年再战。生活本就不是一番风顺,喜悦和失落并存,这让她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源于热爱,忠于使命
初入大学,有着“学生会”情结的陈泓亦,加入学生会。大一在校学生会学实部任干事,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与组织辩论赛,为同学们交流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积极与新东方负责人联系,顺利举办了英语四六级模拟考试,让同学们提前熟悉考试流程。部门里良好的氛围,让陈泓亦感到了温暖和归属感。
经过大一的锻炼,大二她加入了学生会新部门——社团工作部,参与了前期筹备与创立工作,并策划了首届“时穗丰和”农业嘉年华活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大二下学期,她参与竞选并成功当选为社团工作部部长,策划组织了百团大战、迎校庆日嘉年华、新年游园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在社会工作方面,她真诚希望校园能因为她的努力,会发生变化、有一点点不同。
清澈明朗,向阳生长
生活中的陈泓亦,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热心公益,在课余时间时,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她参与了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长期志愿活动、壹角钱基金以及文明小屋等志愿活动,志愿北京累计志愿时长127小时。在这一系列志愿活动中,她获得了成长,也收获了很多。帮助了他人,给他们带去了快乐,也让自己更多的了解社会,知道自己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温暖社会,收获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温暖的快乐和满足。
回顾自己的大学的前两年生活,陈泓亦感到很充实,加给自己的每一块砝码,都是心甘情愿,主动选择的,不期待突如其来的惊喜,只求笑容清浅、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