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天坛奖”七评委亮相 评片标准各有千秋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尹力)好电影可以启发不同的思考,优秀影片能引起来自不同国家观众的共鸣,佳作可以传播当地的独特文化……15日,由7位中外知名影人组成的“天坛奖”评委会亮相媒体见面会,分享他们心中对于最佳影片的评判标准。
今年的“天坛奖”评委会主席由美国知名导演、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制片人布莱特·拉特纳担任,其余6位“大咖”评委分别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中国香港导演陈德森、罗马尼亚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波黑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中国演员许晴。
这七位中外知名影人于15日同坐一堂,分享了各自的评片标准。布莱特·拉特纳认为,本次评委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人组成,每个人关于电影都有不同的理念和品位,“评奖时肯定会有很多讨论,但就算有争论也是好的”,因为一部电影如果能让不同的电影人产生不同的看法,也证明其有着独特的魅力。
作为评委会主席,布莱特·拉特纳坦言,评奖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而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作为电影人,我们更明白制作一部电影的艰辛,因而会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评奖”。
与布莱特·拉特纳的观点不同,陈德森认为,“好电影是能引发人们同感的,如果一部电影能同时感动7名评委,那就一定是好电影”,换言之,“一部成功的电影一定会让7个人都投票”。和陈导一样,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也希望能找出一部影片让评委们获得更多的共鸣。
柯内流·波蓝波宇提到,评奖过程中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他期待看到“可以启发思考,激发灵感的影片”。
泷田洋二郎表示,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情,他在评奖中会遵循本心,“能让我发自内心喜欢的电影,就是我认为的好电影”。他认为,优秀的电影能将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自信、不加掩饰的传播出去,希望在入围电影中也可以发现“至今没看过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3年首次增加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活动,今年电影节不再举办天坛奖评奖,而转由北京电视台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协办评奖。本届“天坛奖”共收到来自六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3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国际影片230部、国内影片203部。(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