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奠基 校园总体规划已完成
10月2日上午,人民大学新校区奠基仪式正式启动。截至目前,新校区项目的四至及用地规模已经确定,校园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征地手续获得国务院批准。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的建设项目已被列为“北京市2017年重点工程项目”,纳入“一会三函”绿色审批通道,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校园专项规划和一期单体建筑设计工作。据了解,全项目计划至2025年建设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奠基仪式 袁源/摄)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选址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总用地面积约为 111.37公顷,建筑面积约为145.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设面积约为99.8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45.39万平方米,学生入住规模约为2.2万人。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建设实施,一期建筑面积约为46.7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为98.5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表示,建设新校区是对人民大学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喜事,人民大学将以建设新校区为契机,加快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国家和首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地区,通过全面落实“绿色生态、人本人文、兼容开放、智慧科技、持续生长”的规划理念,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现代化示范校园。
据了解,本次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将突出五大规划特色亮点。首先,规划方案强调节能、节水、节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理念,因地制宜的突出“水校共融”和“海绵校园”设计,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此外,规划方案以师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筑景观布局、交通系统组织、公共空间设计,创建300米生活圈,规划内静外动的校园环境,倡导慢行交通,细化宜人空间尺度。
规划方案还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校园规划中的成功理念,注重公共交往空间和国际合作交流场所的设计。校园不设围墙,实现市政道路与校内道路的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开放体育馆、运动场、音乐厅等公共设施,建设“资源共享、社区友好”型校园,规划充分考虑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广泛使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注重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在教学科研、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智慧设计。
据悉,方案还将通过地下空间开发等方式,塑造弹性、自然生长、可持续的校园。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