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中英公共部门创新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3月2日电 2月27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英公共部门创新研讨会”在公管学院召开。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公管学院副院长孟波主持,公管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恩盖尔 · 伍兹(Ngaire Woods)教授及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科林 · 克鲁克斯(Colin Crooks)分别致开幕词。公管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恩盖尔 · 伍兹教授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忍教授先后主持了“公共部门改革”“行政体系改革”“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四个分论坛。
在“公共部门改革”分论坛中,恩盖尔 · 伍兹教授、公管学院孟庆国教授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教授分别就围绕“绩效、领导力和问责”公共部门改革的三个转变、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以及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与重点问题等内容先后发言。
在“行政体系改革”分论坛中,知名公共管理学者、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克里斯托弗 · 胡德(Christopher Hood)评估了英国中央政府30 年的重组与改革历程,指出公共部门改革创新依旧任重而道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诠释了中国简政放权改革思路。
在“公共服务评估”分论坛,英国首相办公室前执行长克里斯蒂娜 · 默林(Kristina Murrin)总结了组织创新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指出中国绩效管理改革既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也要考虑到中国的本土特色。公管学院邓国胜教授介绍和评价了中国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状况。
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论坛,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天义教授围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介绍了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发展情况。公管学院于安教授针对PPP领域缺乏法律规范的问题,呼吁加快PPP立法工作,并从PPP项目的特点、PPP立法原则和范围等角度提出了PPP立法的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贡森教授针对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从收入端路径和支出端路径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并建议按照试点先行、循序推进的思路,从中小城市向特大城市逐步推行。
中编办监督检查司司长田玉萍、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院长严厚民教授、北京大学社会与人类学系客座教授戴维 · 凯利(David Kelly)、北京建设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张旭东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进行了点评。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斯蒂芬 · 柯克纳(Stefan Kirchner)、项目官员陶丽娜及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东盟项目负责人Yoon Yeajin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开展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旨在搭建中英双方学界和政界的共同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公共部门改革和创新中的问题,促进公共部门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的分享。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田心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