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两会:中国“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这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等内容受到外媒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信心、决心和有效举措成为热议的话题。
“蓝天”两字多次出现在外媒关于中国两会的报道中。关注中国“蓝天”的同时,外媒纷纷聚焦中国政府将如何“铁腕治污”,中国的“蓝天承诺”获得肯定。3月9日,路透社发文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的话开篇,指出“若对于中国将空气污染问题置于政治议程的最优先地位还存有任何疑虑,都应该烟消云散”。
德国《世界报》刊发题为《中国总理承诺蓝天》的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将加快进程,重新把天空“变蓝”。中国政府考虑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促进燃煤电厂现代化等举措都将有助于减少雾霾。《南德意志报》5日刊发题为《中国承诺蓝天》的文章报道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现象”,称中国巨大的煤炭使用是中国北方地区雾霾的成因之一,认为此次两会提出的针对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天候监控、对火电厂的过滤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等环保措施将对消除雾霾有积极作用。德国《日报》刊文《环境友好型增长——中国想要回蓝天》称,中国将增强与环境污染作战的力度,总理代表政府表态,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今年必须“明显降低”。为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今年预计下降3.4%,钢铁产量预计减少5000万吨,亦即煤炭使用量减少约1.5亿吨。
日本《朝日新闻》在3月10日的报道中提到,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北京曾连续出现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严重污染天气,中国政府去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要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至2020年超过80%,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报道称,“治理大气污染并不容易”,如在河北省大量使用燃煤的钢铁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当地还有很多火力发电站。针对现实中的困难与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尽一切力量着手解决,包括从2018年1月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要求民众在春节期间减少烟花爆竹燃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5项措施,包括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以及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等。
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定令外媒惊叹。9日,路透社报道说,中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目标,并出台了诸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措施,切实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环保检查也更趋严格、更为频繁。
污染治理责任制也成为外媒的关注点。日本《产经新闻》3月10日报道,中国目前出现了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承担空气污染责任的动向。1月,中国环保部宣布将对空气质量恶化地区责任人进行问责。2月,环保部公开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根据城市半年度和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排名,甚至提出,对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地方的官员“不仅要追究行政责任,还应追究政治责任”。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体现了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塔斯社10日发表题为《中国计划于2020年成为生态国家》的报道,介绍中国“五位一体”中的节能环保战略。文中提到,中国政府准备2020年之前在近1/4的国土上植树,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减少2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节能清洁的社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对环保系统进行改革,加快工业排放处理技术的开发,建立网上监控系统,推进信息公开,加强地方政府监督等措施。
外媒也注意到近几年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尝试。3月7日,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一系列节目,探讨世界各地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其中介绍了中国深圳的经验。节能减排的“绿色办公楼”、除尘降温的“低碳公园”、公开透明的排放数据、逐步改善的环保体系等,深圳正在通过各种创新改善空气质量。节目提到,2014年,中国通过立法来保护环境。在此之前,中国早就开始实施“低碳城市”项目,目前中国共有约100个城市在进行“低碳城市”试验,深圳就是中国的第一批“低碳城市”之一。解决中国空气的问题并没有单一答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空气质量正在改善,这个方向是对的。
(本报北京、柏林、东京、莫斯科3月18日电 记者骆青、冯雪珺、贾文婷、曲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