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治沙”见闻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沙漠植物园(9月22日摄)。建园10多年来,科研人员先后从国内外引进400多种植物。经过培育,有200余种荒漠植物保存了下来。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9月22日拍摄的由绿植守护的塔里木沙漠公路。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在沙漠公路两侧组成了总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林带,守护着这条交通要道。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在新疆于田县拍摄的一家生物科技企业的千亩沙漠玫瑰种植基地(9月23日摄)。该企业通过延长玫瑰产业链提升玫瑰附加值,带动花农脱贫增收。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在新疆且末县拍摄的河东沙生林果业种植示范基地一角(9月19日摄)。当地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获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沙漠植物园,唐永珍在筛选马齿苋种子(9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在策勒县拍摄的一处红枣种植园。该县在建设防风治沙屏障的同时大面积种植抗旱、耐风沙的红枣,为农民拓宽了增收之路(9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策勒县托帕艾日克村,买提克热木·买提斯地克从屋前的林果地走出来。在这位68岁老人的记忆中,这片林果地曾被沙漠掩盖(9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在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拍摄的监测土壤水分变化的仪器设备,科技在治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9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在新疆和田县一家新型建材公司生产车间拍摄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主要原料取材自当地沙漠(9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和田市一家沙漠生物科技企业的种植基地,艾力正在检修滴灌管道(9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盆地边缘的绿洲长期面临流沙侵袭,生态系统脆弱。近日,记者在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于田、策勒等县看到,经长期治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风沙危害减轻,绿洲面积得到适度拓展,一些以沙漠为平台的产业已经落地。人们在探索与沙漠和谐共处的过程中,走上了“治沙与治贫”相结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