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础学科教育 促进青年教师培养
数理学院作为学校的基础学院之一,承担着全校35%的本科生教学和33%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在服务学校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进行自身建设,夯实数理学科基础,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共进发展。
完善组织,加强青年教师凝聚力建设
学院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为优秀青年教师加强交流合作、展示才华,健康成才、奉献智慧、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的优秀青年凝聚到学院的各项建设事业上来。一方面定期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状况,及时表达和反映青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不断改善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促进学院的各项事业做贡献,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学科发展水平以及青年教师的情况组织、谋划,开展工作。组织“理学之美”学术论坛,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科研项目的申请指导等。青联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青年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培育,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一是提升教学能力。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集体备课制、教学团队制。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青年教师配备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组织广大青年教师深入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涌现了一批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在2009年--2015年四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校有5位教师获得理工科组一等奖,两名青年教师赵鲁涛、李娜先后获得了第二届、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由学院年轻教师为主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二是提升科研能力。科研方面,在项目申报与管理、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向青年教师倾斜。大力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项目,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提升实践能力。利用学校的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平台,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在校内职能部门如人事处、研究生院、高等工程师学院等担任处长助理或院长助理岗位。通过挂职锻炼,使他们在合作精神、学术视野、管理能力和组织纪律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四是人文关怀帮助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每年教师节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心声,帮助他们尽快和更好的融入新环境。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娱活动,走访慰问等,设法为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增进青年教师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构筑学术交流平台,紧跟国际研究前沿
数理学院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多层次的学术平台,与化生学院联合创建的“名师讲坛”、“前沿论坛”、“青年论坛”和“理学之美”学术报告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我校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几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有效地开阔了教师们的国际化和学科交叉视野,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把握国际国内的学科前沿动态,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能量。学院师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Scientific Repor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等国际顶尖杂志上。2016年,数学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50强。
推进科研教学融合,探索教学改革新路
科研和教学相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教学改革新思路。为了更好地探索科教融合的理念和方法,2015年10月,数理学院发起并承办了“京津冀高校数理学科‘科教融合’研讨会”。邀请了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陈难先院士和姚骏恩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数学和物理学科教学委员会领导以及京津冀地区高校数学物理学科的院长及系主任等30余位学者、专家以及我校70余名教师共同参与,围绕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发展、科教融合的推进以及青年教师的成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科教融合在高校基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推进科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思路,对京津冀地区高校数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