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大师

06.08.2018  17:11

  为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教育部在文件中提出了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二是到2035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大幅跃升,一批学科领域跻身世界一流前列,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三是到本世纪中叶,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

  此外,教育部还明确指出了四大“核心任务”,即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科技大项目、持续产出引领性原创大成果。《计划》提出,在高等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团队,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系统或极限研究手段的重大条件平台;聚焦可能形成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问题;鼓励高校设置交叉研究中心和新型研究机构,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的发展环境。

  为推进政策落实,《计划》提出,成立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推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全面发展,为率先取得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夯实基础。

  《计划》强调了基础学科的基石作用。要求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在基地建设、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上加强布局。《计划》指出,注重基础与应用的衔接,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挥基础学科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计划》还强调了科研环境的优化,提出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强化分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突出目标导向,以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为评价重点,建立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同时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倾斜支持力度。(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李祺瑶)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