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吸纳新生代农民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孔明 陈建)“越年轻的农民工越不愿回乡就业。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3.8%的‘90后’农民工表示,能够或愿意回村庄务农。全国农村户籍人口中,约有20%已在各级城市中购房,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在18日北京举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与实践论坛上介绍了上述调研情况。该论坛旨在汇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农民想进城,一是为孩子上学,二是为老人就医。”李强坦言,“好学校、好医院都在县或县级以上城市中,在具有一定规模、集约性和融合度比较高的城市里。”
“调查表明,70%以上的农民工不打算回乡就业。老一代还好,越年轻的越不愿回乡务农。”李强引用了清华大学所做的多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忧心忡忡地说,“年轻人不愿回乡,如果城市又不接纳,无法定居下来,问题就很严重”。“必须意识到,未来,中等城市可能会成为很多人选择定居的地方”。
“城镇化的核心不在于盖房子,让农民上楼;也不意味着放弃农业,农业完全可以进入到现代产业链条中。”李强说,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其核心是通过培训,帮助农民就业。
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李强承认,让13.7亿人“都得到城市居民的所有公共福利能够覆盖的保障,太难了!”
广东是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东莞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东莞市户籍人口195万,非户籍人口约650万。
在论坛上,谈到农业、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时,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罗斌指出:“农业人口目前落户城镇的积极性并不高”。“义务教育是农业转移人口最渴望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在缺少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前提下,本市财政难以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重任”。
清华大学教授尹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随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自然会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当社会还不那么富裕的时候,更多要通过优先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尹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这是一家由国家发改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
在尹稚看来,新型城镇化要避免以往简单粗放的模式,必须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方面,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更集约地使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城市的运营方式,走出一条高密度生存、高强度开发、同时生态友好的新路。
尹稚认为,城市吸引人的其实是它的公共服务能力。他呼吁各级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到提高公共服务、公共保障水平上。现在,内地有些发达省市已经实现小康,“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应当是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帮助人们在城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百姓有自主选择居住地的权力”。(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