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指导课走红社区
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城推进,很多社区也都抓紧时间利用暑假给老人和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环保课成为今年暑假社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不少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日程都爆满,一名资深垃圾分类指导员在这个暑假甚至被安排了近40节课,“幸亏我做了多年推广,形成了很多课件,否则这个讲课密度,备课都来不及。”
鲜活▶
数着手指念口诀 “瓶瓶罐罐纸,电衣三五其”
“浮冰又碎了,大家想想看,怎么能站住。”7月15日上午9点半,安外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内,三十多个孩子笑成一团,正在努力“抢救”坠落冰层的小伙伴,这是社区组织的一堂环保课。“我们今年暑期安排了3节环保课,重点讲垃圾分类。去年也曾经安排了一节课,效果挺好的,这三节课是今年年初采购的,时间安排在暑假,也是为了吸引孩子们参加。”安外社区的工作人员柳苗告诉记者,虽然小区之前已经是垃圾分类合格小区,但是分出率还是不够高,“希望通过孩子们回家宣传,把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再往前推动一下。”
因为是系列课,上课的塞子老师在课堂之初并没有给孩子讲如何分类,而是带着孩子们做了这个互动游戏,每五个孩子一组,站在充作浮冰的报纸上,通过报纸折叠减少面积,引导孩子们来“同理”生存空间日渐缩小的北极熊。
报纸的面积不断变小,即便互相搂抱,小伙伴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掉了下去,“掉下浮冰的北极熊,会面临什么命运?在找到下一块浮冰之前,通常都累死了,淹死了……”听到老师的解说,孩子们逐渐不再嬉闹,“如果我们还不进行垃圾分类,减少排放,再过一些年,就没有北极熊了,就只能在视频里看到它了。”小朋友们自己总结出了未来的场景。
互动游戏之后,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塞子老师也趁机给孩子们讲起了“垃圾分类十指口诀”——数着十根手指念“瓶瓶罐罐纸,电衣三五其”。瓶瓶罐罐就是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还有其它材质的容器,都是可以回收的;电,代指电池、电灯,还包括油漆桶、过期药,“这些都是有毒有害垃圾,需要单独分类处理”;衣,就是衣服,包括各种废弃织物,这个有渠道可以捐助给有需要的人;三,指的是3c产品,包括旧的冰箱、电视,也是可以回收的;五,指的是五金产品,比如铁丝、铁钉、水龙头;其,就是其它垃圾。
“咱们用每根手指代表一种垃圾,你们只要记住这个小的顺口溜——瓶瓶罐罐纸,电衣三五其。以后出门,如果看到有人不会给垃圾分类,你们也可以掰着小手当老师啦。”
火爆▶
宣传指导员靠“抢” 讲师工作量是去年的8倍
在安外社区给孩子们讲课的塞子老师是一名环保达人,给孩子讲垃圾分类也将近4年了,今年暑假是她日程最满的一个月。“去年的社区娃娃环保课也就五六堂课,今年暑假,我需要上的环保课到目前已经快40节了,幸亏课件都是现成的,否则这个密度,备课肯定来不及。这样,我已经不敢再加课了。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忙,我身边很多长期做环保课的讲师,大家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之前社区跟我们约暑假课的时候,都是我们反复劝说是否能加上一节环保课,今年根本不需要我们去推,所有来约课的社区都是以环保课为主。”姜晓航是小溪社工所的工作人员,今年夏天她们承担了北京市妇联家庭文明建设项目,环保课成了今年项目中的“主课”。在她的日程安排中,几乎每天都要带队进一到两个社区讲课,这些社区分布在昌平、朝阳、西城、丰台等各个城区。“每个社区都至少一节垃圾分类课,最多的育慧里社区定了14节环保课。这个社区去年就曾经约过环保课,今年我们会讲得更加系统。”
7月12日,玉桃园社区终于抢到了赵航老师来社区讲授分类知识。“真的是抢啊。”玉桃园社区党委书记周冠南笑着做了个撸胳膊挽袖子的动作,“赵老师是我们街道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平时的工作不能耽误,还要给我们全街道的社区讲课,下手晚了,根本排不上他的日程表呀。”
郑涛是智铭永泰科技有限公司的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员,7月19日上午,她将在崇外街道西花市南里南区进行一次垃圾分类宣讲课,这是她今年暑假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第一课,后面的课也正在排队中。去年暑期,她所在的公司也参加了不少社区举办的“小手拉大手”活动,一共进行了七八场垃圾分类社区课堂,今年的课程密度一下子翻番了,“我们今年在大兴、朝阳、门头沟也增加了项目,不少社区都来联系暑期垃圾分类课堂,公司里从垃圾分拣员中选拔出了十几个人兼职做宣传指导员,也想趁机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
效果▶
教会老人和孩子
垃圾分类就事半功倍
“只要居民们肯动手做起来,小区里厨余垃圾的分出率很快就能翻番。”郑涛负责公司在崇外街道的垃圾分类项目已经两年多了。2017年初,他们刚接手崇外街道两个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小区内外垃圾桶站边上1米都成了垃圾带,“收拾一个垃圾桶站至少得15分钟。”因此,每个垃圾分拣员最多只能负责5个桶站。
西花市南里南区当年就在暑期社区科普教育中增加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刚开始组织社区的老人和孩子拾捡园区垃圾。去年我们办了两场针对一年级孩子和家长的活动,认识可回收物,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今年我们订购了两节垃圾分类课,组织的是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了解厨余垃圾和再生资源。”社区工作人员白方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地宣传引导,如今,崇外街道的12个社区都完成了垃圾分类。
郑涛补充说,目前,崇外街道的垃圾分拣员收拾每一个桶站的时间减少到5分钟,一个人可以负责5到8个桶站。很多居民养成了主动提着厨余垃圾单独投放的习惯。“2017年当年,这些社区的厨余垃圾分出率连5%都达不到,现在平均能做到20%,老人和孩子这两个群体,在垃圾分类时,坚持得特别好。”
分出率是分拣员在进行垃圾分类时用的专业术语,郑涛告诉记者,在他们负责的社区,所有生活垃圾在分拣之后,再生资源的分出率大概能达到5%,分拣出来的厨余垃圾差不多占到20%,剩下的75%基本都归为其它垃圾。“垃圾减排了差不多1/4,这个数据虽然跟先进地区比还有差距,但这只是坚持一年多的结果,只要做好宣传,我们的垃圾分类肯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郑涛说,他们刚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时候,很多人不配合,也不理解,但是只要坚持,几个月之后就能取得效果,“有的老人还特意给我们送来西瓜、矿泉水,跟我们道声辛苦。”所以她对接下来的暑假垃圾分类社区课特别期待,“每个社区里,来上课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也是各家坚持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只要他们上过这样的课,支持垃圾分类,再推进小区里的垃圾分类就事半功倍。”(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周明杰)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