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气象”坚守深山26年测数据

29.07.2016  15:33

来源:7月27日京郊日报 2版

昨天一早,藏了几天的太阳冉冉升起,天空一扫往日的阴霾,显现出湛蓝的本色。房山区霞云岭气象站,副站长蔡桂仿走出深山的小屋,来到气象观测场,查看风向风速、地温传感器等设备运行情况后,回到屋内,开始做整点气象数据整理。自从26年前来到霞云岭气象站,老蔡就扎根在这大山深处,每天要定时向上级汇报观测到的气象数据,逢降雨等需要加密观测时,更是每小时都要向上级汇报一次数据。至今为止,经老蔡整理、上报的气象数据不下10万条,且几无错漏。

气象服务关系千家万户,而气象专家们要做出相对准确的天气预报,离不开精准的气象数据。气象数据采集可不是件轻松活儿。“气象仪器非常敏感,打伞会影响到数值精确度,山里风大,雨衣常会被吹到脸上,挡住视线。”老蔡说,时间长了,他和另一位观测员索性即便在下雨、下雪时,也只是用雨衣将不能沾湿的记录本等裹好,6月那次下冰雹,老蔡甚至头上被砸了好几个大包。

进入主汛期,本市接连迎来强降雨,加之西南方向是降雨云团进入北京的主要通道,老蔡和其他气象观测员自然也格外细心。“现在有自动观测系统帮忙,比以前要对着百叶箱、气压计等一个一个抄录数值要方便多了;不过,机器有时也会犯错,就需要人工进行审核、校对。”老蔡翻开气象数据观测簿,上面罗列了40类气象数据,每类数据除需要填报自动气象站监测到的各项数值,还需要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后订正数值等。

在自动监测系统的控制软件内,根据历年来累积的同时段气象数据,分别取最大值、最小值,设置为极端值,一旦监测数值超过极端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然而即使在不断更新升级中,自动系统和相关计算,依然难以穷尽天气的变化莫测。前几天,老蔡在值班时发现,海平线气压的自动报警值与计算值差异很大,按照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老蔡第一反应,机器监测出现了问题。他赶紧带着工具跑进室外观测场,经过检查,由于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导致自动报警值有误。

核对、计算、填报、传输数据,当这一轮工作完成后,时针已指向9点45分。老蔡赶紧起身,再次走向室外观测场。新一轮工作开始了。天上时而阳光照射,时而乌云压顶,潮湿闷热异常。不一会儿,老蔡的后背就汗湿一大片。“可别被这阳光骗了,这样的天儿,多半憋着大雨呢。”在霞云岭盯守了26年,老蔡把这里的天气变化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预报今夜又有大雨,到时候,需要每小时报一次数据。”老蔡回屋后,翻出自己的“秘密武器”,一盒清凉油,“最长一次,我曾72小时没合眼,记数据、汇报中间的短暂间隙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但数值绝对不能错,全靠这玩意儿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