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北京赛区15块冰面全部完成场地建设
首都体育馆于11月11日完成场地制冰。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于立霄)2022年冬奥会第一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11日在首都体育馆诞生。目前,北京赛区15块冰面全部完成场地施工建设;除首都体育馆外,其他竞赛场馆于今年年底前具备制冰条件。
这是记者11日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的。
首都体育馆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场馆,冰面尺寸31米×61米,冰场制冰系统采用当前最环保的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截至10月24日,北京赛区15块冰面全部完成场地建设。其中,国家速滑馆1块、国家体育馆2块、国家游泳中心2块、五棵松体育中心3块、首体园区5块,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2块。
北京赛区15块冰面绿色环保,优先采用环保型制冷剂,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技术是首次在冬奥会上应用,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奥运会。
15块冰面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进行制冰;二氧化碳制冰全部余热可实现回收再利用。
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是大道速滑比赛场地,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大的多功能超大冰面。首都体育馆等4块冰面均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国家游泳中心成功实现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并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冰水转换”的场馆。五棵松体育馆已实现六小时内完成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成为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北京赛区15块冰面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赛后利用,为民众健身打下基础。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冰面单元,能够根据需求分区域进行制冰,可实现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首体园区赛后在满足专业运动员训练同时,还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普及冰上运动、民众体验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场地,实现比赛、科研训练以及民众健身的全覆盖。(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