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地铁线有望年内开工 换乘站设计10日起展示
中新北京网9月9日电 (记者 曾鼐)记者9日从北京市规委获悉,地铁3号线、12号线、17号线、房山线北延、机场线西延有望于今年内开工。新线路将提高舒适度,提高运能,增加电梯、卫生间等。9月10日起,5条新线的25座重点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案,将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正快速发展,对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方便绿色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18条(段)527公里,车站320余座,其中,换乘站47座。日均客运量已经达到1千万人次。
5条新线运能提升、将增电梯
根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地铁3、12、17、房山线北延、机场线西延的设计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年内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以中心城地铁网络为主,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针对新线路的设计,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提高换乘设计水平,最大可能克服工程困难,避免乘客“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他介绍,在站台高度、换乘通道宽度等方面均提高了设计标准,对于换乘客流大的车站,将增加空间,作为容纳大客流的缓冲空间,提高换乘的舒适度。
市规委介绍,将增加自动扶梯、电梯和卫生间数量。一般情况下,一座车站将至少在两个出入口设置电梯,站内均采用大容量电梯。而车站卫生间设施,在以往女厕4个坑位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善,将根据车站客流量等情况,设置6个、8个或10个坑位。
新线路,还将提升无障碍换乘设施的服务水平。除改造的车站外,换乘通路上均将设置无障碍电梯或坡道,增加相应无障碍标识。对于列车到站、换乘等信息,则将实现电子显示屏分时段、动态显示,便于乘客及时获取信息。
据介绍,新建线路将普遍采用8辆编组A型车;相较传统6B系统,采用8A系统,将使得运能提高70%,每列车辆能比之前的6B型车多运载千余人,将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度。
新线路换乘站 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针对具体线路情况,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1、地铁3号线一期,途径东城、朝阳两个行政区,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线路。线路全长约22km,全部为地下线,设站14座。
本段线路将串联石佛营、东风、东坝等主要居住和功能区,衔接朝阳公园、工人体育场等大客流集散点以及对外枢纽铁路星火站等,既服务于中心城地区,同时服务于东坝边缘集团,兼顾交通疏解和发展引导的功能。
2、地铁12号线,是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位于北部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路,未来将与线网中13条线路实现换乘,为南北向的干线客流提供重要的东西向联通服务。线路全长约29.6km,全部为地下线,设置20座车站。
12号线将连接世纪城、双榆树、大钟寺、北太平庄、马甸、安贞、三元桥,酒仙桥、东坝等重要功能区、商业区及居住区,同时缓解北京市北三环东西向交通压力。
3、地铁17号线,位于北京市东部地区,是一条贯穿中心城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干线,线路途径通州、东城、朝阳、昌平四个行政区。其定位为大运量等级快线,设计时速为100km/h,将采用大站快车模式。线路总长49.7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车站20座。
线路将支持和带动亦庄站前区、垡头朝阳港、CBD及未来科技城的发展,同时服务于潘家园、太阳宫、望京西、北苑、天通苑等重点居住区,为城市东部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4、地铁房山线北延,是联系房山新城与中心城的客运通道,起点为房山新城良乡组团的苏庄站,2011年开通至郭公庄站。
房山线北延工程为既有房山线的延伸线,自既有房山线郭公庄站站后折返线端部接轨,沿六圈路—规划张新路—芳菲路向北敷设,线路均位于丰台区内,全长约5.22km,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4座,可与既有10号线、在建16号线换乘。
5、机场线西延,起点位于既有的机场线东直门站,沿东直门内大街向西,终至北新桥,线路长1.9km,为地下线,设置一座车站北新桥站,与地铁5号线换乘。
本线为既有机场线的西延线,服务对象是从市区进出机场的客流。自2008年机场线通车后,一定程度缓解了机场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但随着首都国际机场日益增长的客流,既有机场线在未来2、3年将显现运能不足的问题。机场线西延的建设目的主要是增加机场线运能,以及增设一站和既有5号线换乘,方便机场线和城区线网的接驳。
9月10日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将在官方网站(http://www.bjghw.gov.cn),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对地铁3、12、17号线、房山线北延、机场线西延25座重点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为期20天。届时,各线车站设计负责人将定期在展示现场听取意见。
展示期间,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规划展览馆展示区留言等方式反馈意见;还可以在官方网站对望京西站、长春桥站、东大桥站等3个车站的换乘方式进行方案比选投票。展示结束后,市规划委将组织相关单位对展示过程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方案。(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