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千里进京 北京人均水资源增五成

08.10.2014  11:56


  郭公庄水厂  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在自来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臭氧、活性炭、紫外线消毒、膜处理等深度处理工艺,将进一步提升应对原水水质复杂化的能力。



  团城湖明渠  是中线干线北京段唯一的一段明渠,位于海淀区船营村西,长885米。团城湖原为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调水枢纽,将南水北调终点设在这里,三大水源汇集合一,便于联合调度,有利于城市供水安全稳定。



  永定河倒虹吸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最后一座大型跨河建筑物。工程全长2519米,以4孔钢筋混凝土箱涵形式穿过永定河,其中2孔下游接卢沟桥暗涵向团城湖供水,2孔向南干渠分水。



  大宁调压池工程  可实现调节供水压力和向团城湖、南干渠方向分水的目的。调压池内径81米、由钢筋混凝土底板、扶壁式挡墙、重力式挡墙等建筑物组成。大宁调压池容积7.86万立方米。



  崇青隧洞工程  位于房山区,工程长2×480米,为圆形输水隧洞,隧洞为2孔。由于穿越丘陵地带属浅埋隧洞,且围岩节理发育成洞能力极差,最终采用投资较低的PCCP管道结构形式,即洞穿管的结构形式。



  北拒马河暗渠工程  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进入北京的第一个单项工程,将上游来水通过渠首枢纽的连接与控制,经输水暗渠穿越北拒马河中、北支。工程由渠首枢纽、暗渠、退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北京记  十年磨一“线”。
  规划半个世纪,施工十余年,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完工在即。汤汤汉水,自楚山之间逶迤向北,历经四省份20余城市千余公里,近期即将抵达中线的终点—北京。
  2003年12月30日,永定河倒虹吸工程破土,北京段工程启幕。自房山北拒马河,经房山,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干线全长80余公里。未来,这条暗渠每年将为北京引来10亿方水。
  从本周起,新京报记者探访南水北调北京段,为您揭开发生在身边的“南水北调”故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北京将从中收获多少?又将如何回馈那些做出“牺牲”的城市?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副巡视员蒋春芹。她表示,北京现在的人均水资源量是102方,江水进京后,人均可增加50多方,增幅近50%。
  关键词:补水
  年均向京供水10.5亿方
  新京报:北京目前的水资源形势什么样?
  蒋春芹:从1999年开始,老天爷对北京就“不照顾”,北京连续多年干旱。除了自然因素,还因为日益庞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造成用水过快增长。同时,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河道自然径流基本断流,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已近开采极限。
  新京报: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意义多大?
  蒋春芹:工程通水后,不仅可以减少使用密云水库水量,还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将中线工程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并回补密怀顺水源地,加强我市水资源战略储备。中线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库,是优质的地表水,水质软、偏弱碱性,居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水碱减少。
  至于水量,平均每年可向我市供水10.5亿方。北京现在的人均水资源量是102方,江水进京后,人均可增加50多方,增幅近50%。
  关键词:技术
  研制运输车驮起管道
  新京报:整个北京段工程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的?
  蒋春芹:可以举例说明,输水管道的腐蚀是一个常见问题。如何避免?在北京使用了PCCP管。这种管材在混凝土管中增设了一层薄钢板制成的密闭钢筒,在管道外侧缠绕预应力钢丝,具有高强度、高压力、高密封性特征。
  但是,管道的制造并不顺利。刚开始就发现,北京地区的砂石料具有碱活性,用这种砂石料制成的混凝土在空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极容易产生膨胀和崩裂。西直门立交桥就是由于这一原因,仅仅使用了20年就被迫拆除重建。唯一的选择就是想办法抑制砂石料的碱活性。经过多次试验,设计人员最终确定加入粉煤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如何把这22000根庞然大物运到工地又是个难题。为此,设计人员联合运输企业,研制出了大型专用驮管运输车,将车身“”入管子中间,“”起PCCP管道,解决了运输难题。
  新京报:工程建设过程中你们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蒋春芹:忙!从南水北调办主任到每个科室的普通员工,都频繁地加班、下工地。在南水北调办有句玩笑话,却也是实话,工作制是7×24,一周工作七天,24小时随时进入工作状态。
  关键词:通水
  通水只是一个开始
  新京报:即将通水,目前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做?
  蒋春芹:万无一失的准备工作,比如工程决战和验收、设备调试、调度演练、配水准备、通水仪式等等。中线一期通水,对于南水北调办,准确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新京报:通水那一刻会有怎样的心情?
  蒋春芹:心情嘛,经历了这么久,付出了如此多,想象着实现通水那一刻,看着一渠清水源头来,连南北润京城,应该是激动、感慨,各种情绪兼而有之吧。
  关键词:回馈
  对口协作回报水源地
  新京报:通水后是不是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蒋春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实际上南水北调还在继续招人。首先,继续完成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到2020年实现“26213”式供水格局(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同时,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北京的需水量将上升至50多亿立方米。中线通水后,每年分配给北京的水量为10.5亿立方米,所以我们还需要挖掘现有渠道的输水潜力,开辟新的外调水源。此外,通水后运行管理和维护也很关键。
  新京报:为了给北京调水,一些城市做出了一些牺牲,北京会怎样回馈它们?
  蒋春芹:用好千里水,回报涌泉恩。北京正积极开展与沿线对口的协作工作,目前全市16个区县已经同水源地的16个县市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包括湖北十堰地区和河南南阳地区。
  新京报记者  饶沛
  南水北调北京段大事记
  ●1992年  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北京市规划局”)继1982年后再次将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
  ●1993年10月  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正式确定南水北调进京方案。
  ●2003年12月30日  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永定河倒虹吸、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4月27日  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PCCP全线管道安装合龙,标志着北京段工程全线贯通。
  ●2008年5月20日  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主体工程完工,通过临时通水验收。
  ●2009年4月28日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市内配套工程全面启动。
  ●2013年12月25日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
  ●2014年5月24日  东干渠工程一衬全线贯通,北京市南水北调地下107.3公里输水环线全线打通。
  ●2014年9月26日  团城湖调节池通过蓄水验收,具备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蓄水条件。
  ●2014年9月29日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北京市内南水北调参与接水的关键性项目全部具备接水条件。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