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萧太后河变身生态廊道

01.08.2017  16:52

  曾因污染导致水色乳白,臭不可闻,拥有千年历史的萧太后河如今重又亮出新景。记者昨日从朝阳区获悉,经过一年半的截污治污和景观提升,萧太后河朝阳段不但实现截污,两岸还栽种了百米宽的林地,成为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一条生态廊道。

  水绿相融:两岸铺设百米绿带

  东五环边的马家湾村,地处京津高速和萧太后河的夹角处。记者昨天来到这里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四周的缓坡上青草连绵、花带环绕,不远处,河水清可见底。70米宽的河道行至此处,陡然放宽了两三倍,化作一片秀丽的湿地。

  萧太后河于辽代开挖,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至今有千年历史。它源出龙潭湖,至西大望路方才展露明渠,横穿朝阳,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长24公里,其中朝阳段12.4公里。

  为了增加其行洪能力,河道进行了疏浚、拓挖,平均宽度从40米左右增至70米,水面面积为1000亩。建设方负责人牛健荣说,在设计时采取“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原则,力求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此外,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把水岸变作“海绵”,促进雨水的就地利用。

  拓宽的同时,河流两侧各建设了50米绿带,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多彩水岸。绿带自西向东,主打7种不同色彩:橙色是海棠、蓝色是碧桃、黄色是银杏和黄栌、淡绿色是水杉和芦苇……

  溯源治污:封堵230个排污口

  萧太后河数年前却有一个无奈的外号:“牛奶河”。

  一年前,记者踏访马家湾时发现,河道仅有现在的一半宽,两岸的小企业一家挨着一家,水泥厂、石材厂、出租大院。污水不经处理,源源不断排入河道,河水呈现乳白色,附近居民都不愿靠近。

  要治污,先拆违。2016年1月,朝阳区启动萧太后河沿岸低级次产业疏解腾退工程,共计清退出租大院、仓储物流、交易市场共计145万平方米。

  据统计,经过溯源治污,萧太后河朝阳段及7条支流,共封堵、改造大大小小230个排污口,涉及109家企业和单位,流域日产生污水从8万立方米减少到6万立方米。

  朝阳各街乡联合市排水集团,在萧太后河两岸铺设了14.5公里污水管线,收集污水输送至定福庄再生水厂,保证6万吨污水不入河。同时,铺设16.3公里再生水补水管线,引再生水至西大望路,每天有10万立方米清澈的再生水入河。

  保留文脉:将建22个景观节点

  治理萧太后河,不但要实现水清、岸绿,也要打造景美、蕴深的生态廊道。萧太后河朝阳段自西向东,全线共设置运河怀古、古都溢彩、马家湾之忆、田园鱼跃四个景区,22个景观节点分布其间。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增绿地4290亩。

  以马家湾之忆为例,设置了樱柳映堤、曲桥清州、卧牛问溪、云塔浩淼、磨坊话夕5个景点,全部来自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地标建筑。在下游的田园鱼跃景区,则重点突出黑庄户乡的农业特色,专门开辟金鱼养殖、农业观光园。

  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整治中格外突出历史古韵,注重保留文脉。比如,马家湾下游的仿辽代点将台,将在未来得到修缮。史书记载,当年的萧太后河以“铜帮铁底运粮河”著称,河底和河岸分别以坚硬的黑色和黄色黏土铺垫而成,坚固异常。这一典故也将立碑镌刻。

  萧太后河下游的通州段,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也正紧锣密鼓推进。今年年底,萧太后河将全线完成整治。(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朱松梅) 【编辑:曾鼐】

朝阳600河长上岗管理200多条河道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8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