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院奚雪松副教授团队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奖
本网讯 为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下,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指导下,中国青年网于2019年1月份启动了“多彩非遗 相伴成长”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通过对全国近500份提交案例的严格评审,最终于9月20日揭晓了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并对获奖案例进行了表彰。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奚雪松副教授团队申请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实践”(耘艺校园——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案例喜获2018年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奖。2019年12月,中国青年网和中国青年报共同刊出了“非遗进校园之校园中的半亩棉田:孩子们的非遗乐园”案例专题报道。
该案例实践始于2017年春季,奚雪松副教授团队与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合作,在永丰小学校园里开辟的半亩棉田中,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棉”为线索,带领全校的500个孩子从开荒破土、播种种子,到浇水除虫、花团锦簇,再到棉线纺织、染色、棉画创作等,开展了一次自然与人文,大学与小学,农业与文创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育实验。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科学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小学生们学习和认知中华优秀的农耕文化以及非遗纺织和棉画的实践过程与精神内涵。项目在开展期间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市教委新闻中心、搜狐教育、海淀教育、中华民居杂志社、千龙网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报道。主题活动已在全国七个省份城乡的中小学校陆续开展,逐渐成为一项具有全国辐射效应的“非遗进校园”品牌项目。
据悉,2019年4月,以水院与后勤保障处携手共建的实践育人和精致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为基础的,大手拉小手“红色1+1 ”共建活动之“耘艺校园——中国农大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活动已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开启。该活动以“自然+人文教育”,“大学+小学” 互动,党建“红色1+1”活动三大板块为主要活动内容,推进志愿服务,强化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中小学通力合作,努力探索具有中国农业大学特色的大中小学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全新教育模式。今年4月,水院还与山东淄博博山区的国家级传统村落黄连峪村共同策划制定了“耘艺助村”系列活动项目计划。拟以作物的自然生长过程为活动周期,以“耘(棉花、染料等自然作物种植)+艺(织、染、缝、绣等传统非遗文化手工艺)”为核心特色,通过“农业+文创”、“自然+人文”、“大学+小学”、“党建+团建”、“城市+乡村”五大特色版块的合建共建,努力摸索带动历史文化型村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村民的脱贫增收的乡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