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沧州建厂 京冀产业协同“高大上”

18.08.2015  14:01

  近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步伐正在加速。

  作为北京最大的单一制造企业,北汽集团选择先行一步,在沧州、天津、曹妃甸三地落子布局,建立分厂。

  东北小伙孙玥琦告别北京的未婚妻,韩国青年李在汉暂别一对可爱的儿女,经过不同的路线来到共同的目的地河北沧州,成为新工厂筹备组的一员。

  4月3日,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正式开工。6月15日,工地立起第一根钢结构。如今,红色的厂房钢结构已经架起,眼看着一天一个变化。

  在这里,孙玥琦作为北京现代第二工厂预备干部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新工厂建设和生产中独当一面。他经常面对工厂这片荒芜的土地,想象着从土地平整、夯实地基、架起钢结构直至建起一座新工厂,想象着第一辆车出厂时该有多么心潮澎湃。人事科长李在汉与孙玥琦抱着同样的期望。

北京工程师自愿外派建新厂

  从北京到沧州,215公里,乘坐最快的高铁,要51分钟。对于28岁的孙玥琦来说,这是目前与未婚妻的距离,也是自己走向事业新阶段的里程。孙玥琦目前是沧州工厂冲压车间建设的负责人。在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工作的5年里,他比别人更珍惜这份工作。

      他清楚记得,2010年自己乘坐深夜11点的火车,赶到吉林大学参加第二天北京现代招聘会的情景。当时技术中心的领导翻着他的成绩单问,你的学校不是211,可能稍微有点劣势,你的高数满分,为什么不考研?

  他说,我考了,但是北京现代如果要我,我就不念了。如今他笑谈这个决定是对的,“喜欢汽车,爱好韩国文化,北京现代是我首选的地方”。

  孙玥琦抱着这份庆幸和感激,在北京现代第二工厂焊接车间当了3年现场工程师,后担任2年校车部的部长助理。

  近年来,北汽集团快速发展,年年销量大于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北京的发展也受到了环境、资源、劳动力、物流多方面的限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北汽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我们不能被动等待疏解”,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未来首都发展制造业的门槛将不断提升,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稀释,制造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必须跑赢成本增长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汽集团做出了在沧州、天津、曹妃甸分别建厂的决定。

  今年4月,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动工。公司从各部门的后备干部里“选兵点将”,孙玥琦愿意外派到沧州建设新工厂。他说,“对每一个汽车行业的人来说,有机会建设新工厂是个学习和锻炼难得的机会”。

  与同事们坐高铁到沧州的第一天,望着工地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他有点憧憬,有点不安,更多的是兴奋。“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暂别儿女韩籍员工来中国

  韩国驻在员李在汉专为沧州工厂而来。

  一开始说要建新工厂,他以为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第一次来沧州,看到城区的建设和为他们准备的公寓,他觉得比预想中好多了。

  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指挥部里,李在汉与其他员工一样,穿着北京现代的浅色工服。面容干净,笑声爽朗。

  通过近3个月的工作,他发现中国与韩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有一些差异。比如,韩国员工习惯于加班,而且不会主动要求加班费。另外,中国员工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韩国人更注重人与事的关系。李在汉作为沧州分公司的人事科长,在制定人事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差异。

  李在汉的职员说,生活中他很爱笑,但一旦涉及工作就非常严肃。如果谁犯了错,他会非常认真地告诉他,这么做不对。

  李在汉说,在韩国有“人事即万事”的说法,意思是只要有人,万事都能解决。否则即便有再好的硬件条件,没有合适的人也不能很好地运转。他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希望为新工厂吸纳优秀的员工。

  第一次到海外长期工作,李在汉直言自己很想家。

  “接到公司的通知,苦恼了很长时间。”他说,自己非常想来到中国,为新工厂建立一套完善的人事机制,这将在他的职业发展中留下精彩的一笔。另一方面又顾虑家里的一对儿女,小女儿不到4岁,正是需要爸爸的时候。

  来中国后,他每天下班后都会抽时间给家人打电话。现在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一日三餐都在公司的食堂里吃,食堂每顿都提供中餐和韩国厨师做的韩餐。每天主要的时间就是工作。新工厂建设正是用人之际,人事科每天的工作量大而繁琐。他经常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多。

  但是,公司融洽的人际关系让他感觉很温暖。他特意从韩国带来中文教材,每天坚持学中文,希望除了说“你好”、“辛苦”之外,可以和职员们开开玩笑。

  和很多韩国驻在员一样,他也希望把妻子和儿女接到中国生活。由于沧州的外国人较少,签证的办理还不顺畅。目前,公司正在协调解决。“等签证的问题解决了,我就尽快把他们接过来”。李在汉说。

 看历史品美食适应当地生活

  作为优质、高效、低能耗的产业,北京现代新工厂项目受到多地青睐。在谈到选址过程时,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笑称,上门谈项目的人很多,“好像谈恋爱,一家有女百家求。

  最终确定沧州,不仅是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契合北汽的整体规划。

  “北汽集团在北京有近200万辆的产能,而主流市场并不在北京,因此汽车制造出来后的外运等,不仅造成物流交通运输压力,而且导致成本上升。”徐和谊说,通过对河北的调研,当地的汽车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沧州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港口优势;另外,保定周边、泊头地区,乃至天津,都有可以依托和利用的资源。

  选址确定后,北京现代在各工厂选出近80人的筹备组到达沧州。孙玥琦和几个同事到沧州后,一起租住在离指挥部10公里的公寓,每天公司的班车接送。

  在北京时,每个人都有家庭生活,工作以外同事们很少聚在一起。在沧州,同事之间更亲近了。

  下班后,经常几个人拿着公司发的沧州文化生活手册,去沧州历史博物馆,看杂技、武术演出,品尝当地地道的羊肠汤、羊骨头、火锅鸡,很快适应了沧州本地的生活。

  在这里也习惯了早睡早起。每天6点多起床,坐班车到指挥部吃早饭。8点开始一天的工作。

  最大的改变,是从“一个萝卜一个坑”到“从零开始”的角色变化。在已有的工厂工作,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而第四工厂是北京现代第一家京外工厂,从初期政府的文件批示,到人员调动的薪资标准、工厂的物流运输等,很多都是第一次尝试,需要摸索着来。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工作一旦做不好会影响大局,压力比在北京更大。

  “我们这就是创业!”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厂长李斌表示,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来到沧州,见证新工厂平地而起,这将是人生中无法抹去的宝贵历程。

招聘会引来全国两万人

  在工地建设的同时,新工厂的员工招聘也在分批进行。除北京工厂外派和一部分常驻沧州的员工以外,大部分员工都将在沧州本地招聘。

  “有的员工在北京工作多年,因为房价高,一直安定不下来。”孙玥琦介绍,公司在选择到沧州工厂的员工上,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意愿。目前来的员工,都是写过申请或表示愿意过来的。

  有一部分人家在河北,想离家更近一些,同时支援家乡建设;有的人来自外地,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希望到小城市安定下来,同时以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还能延续。对他们来说,沧州工厂是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

  4月8日,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在沧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招聘会,现场吸引了周边及全国的应聘者近两万人。现场提前1小时就排起长队。

  “我们完全没想到,开始只打算招聘蓝领的技术工人,没想到有很优秀的工程师也来面试。”孙玥琦是当时的面试官之一。

  一位来自天津大学的毕业生看中北京现代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还有从湖北、江苏等地赶来的应聘者则看中沧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希望能一展所长。

  今年26岁的刘宏伟(化名)毕业后回到沧州,做过健身教练、建筑工人、快递员,一直没有找到一份稳定、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沧州后,他经过了笔试、面试,终于得到了入职通知。

  “当时上万名求职者,得到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对刘宏伟来说,这份工作是他一直想要的。既能支持家乡建设,又能在大公司里有一个好的职业前景。

  目前,他已进入北京工厂培训。经历了打零工的漂泊不定,如今他加倍珍惜学习和工作机会。他已做好打算,先学好技术,等沧州工厂建成后,作为第一批属地员工,投入沧州工厂,努力成为骨干。

  据了解,工厂落户沧州后,一批核心供应商紧随而至。目前已有十几家明确了投资意向。沧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高福学认为,沧州工厂的建设,将促进配件企业、生产服务性企业强大,它们形成的“强磁场”可以吸引更多汽车相关企业来此建厂。

 新厂完工想再带父母看看

  未来,沧州地区将形成产能近百万辆,制造、物流、对外出口、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集群,第四工厂2016年底将投产两款车型,一款经济型A级轿车、一款为现有SUV的改款车型。其中,经济型轿车年产销目标20万辆,SUV产销任务为10万辆。而在北京地区,北汽未来的发展定位为:重点发展高端的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打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及售后服务中心。

  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孙玥琦和同事们在沧州努力工作。他每天上午在指挥部处理文件工作,下午到工地看看施工情况。

  8月16日,他下到8.5米深的地基底部查看积水。他突然理解了北京工厂的老前辈经常提起的“情怀”,工厂从无到有投入的心血,与使用现成的设备是完全不同的。

  在第二工厂工作5年,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员工。直到2013年,工厂组织家属参观,从父母的神情、笑容里可以看出,他们对他的工作还是挺满意的。

  “之后每次想起那个场景,心里会有点酸,但还是很温馨的。”孙玥琦说,等新工厂建成后,他也想带着父母来看看。到时候设备安装完,原来的地基就看不见了。“但是我会告诉他们,这里建设的每一步我都参与了,这个设备下面最深的地方我都去过。”(来源:新京报 记者:陈瑶  实习生:米惠)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