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建重要农业遗产保护区
金秋收获季节,游客在海淀公园体验京西稻收割的乐趣。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是耳熟能详,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恐怕知道的还不多。日前,农业部发布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北京京西稻稻作文化系统、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名列其中,这也是本市首次入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在海淀、房山、平谷三区,农业遗产保护区建设已经启动。今后,在所划定的农业遗产保护地,京西稻和麻核桃的种植面积只能增不能减。如果遗产地种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被摘牌。
传承超百年方有资格入选
从2013年起,农业部每年发掘和认定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到今年已累计发布3批、62个项目。今年发布的第三批名录中,有北京京西稻稻作文化系统和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
“获选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在北京市还是头一次。”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农业部的要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认定上有历史性、系统性、持续性、濒危性四个方面的标准。其中在历史性方面,参选项目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当地传承或使用应至少有100年。
这次入选的京西稻,在京城赫赫有名。它的产地为海淀京西御稻种植区和房山贡米种植区;前者在海淀区三山五园周边区域,后者位于房山区长沟镇、大石窝镇及十渡镇境内。据史料记载,京西稻种植始于清朝,至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海淀区和房山区分别保留着2000亩和156亩的种植面积。
四座楼麻核桃,是文玩界的明星。在它的主产地平谷区熊儿寨乡,至今还保留着10多株300年到500年的麻核桃树,这也是我国现存树龄最老的麻核桃古树。当地现有四座楼、老闷尖、三道筋等优良文玩核桃品种。全乡麻核桃种植面积270亩,嫁接8000余株。
海淀房山平谷划遗产保护区
随着京西稻、四座楼麻核桃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市首批农业遗产保护区建设也随之启动。记者了解到,海淀、房山和平谷3区已各自划定了农业遗产保护地范围。最迟在明年6月份,遗产保护地核心区域将竖立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定标识。
“海淀南部北部加起来,京西稻遗产保护区范围能达到170平方公里。”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介绍,海淀此次划定的遗产保护区一部分集中在玉泉山周边,这是京西稻的历史原生地,清代鼎盛时期种植面积曾达1万亩;另一部分集中在海淀北部上庄镇的西马坊村、东马坊村、上庄村、常乐村,西北旺镇的永丰屯村等地,这是目前京西稻的主产区,种植历史不长,普遍在50年左右。
据了解,海淀的农业遗产保护区已划定四至范围。南部城市建成区,西至旱河路,东至中关村大街,南至长春桥路,北至五环路。北部新区,最北到沙阳路,往西到温阳路,往东到G7高速,往南直至百望山。
房山京西稻农业遗产保护区涵盖长沟镇、大石窝镇、十渡镇3镇镇域,总面积约435平方公里。平谷四座楼麻核桃农业遗产保护区包括熊儿寨乡的7个行政村,总面积约59.2平方公里。
种植规模缩减将被摘牌
“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就更重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等一样,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非入选后就一劳永逸,“农业部会定期检查,如果出现种植规模缩减、生产品质下滑,或者种植环境被严重破坏等现象,这块牌子照样会被摘走。”
种植规模非但不能缩减,还要逐步扩大。杜振东介绍,上世纪80年代,京西稻的种植面积曾达到10万亩。2000年前后,由于水资源匮乏、城市扩建,京西稻种植面积每年锐减1万亩至2万亩,目前海淀区仅存2000亩。“要扩大种植规模,最关键是解决水的问题。”他介绍,今年海淀区开展“园外园”(颐和园至玉泉山静明园区域)水环境治理,给恢复京西稻种植带来了契机。今年上半年已在玉泉山东侧的御河南北两岸,恢复种植150亩,明年将继续恢复100多亩。加上北坞公园等地的零散稻田,京西稻历史原生地的种植面积将超过300亩。
不仅要保留种植面积,还要传承传统优良品种。杜振东介绍,京西稻是中国独特的皇家御稻,由康熙帝、乾隆帝亲自选育的“紫金箍”品种,历经300年还在种植着,但目前已出现品种退化。组织育种专家,对这样的老品种进行提升、复壮将是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平谷熊儿寨乡,《文玩核桃生产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文玩核桃生产系统管理办法》已经出炉。四座楼麻核桃协会会长赵海东表示,入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给全乡百姓致富带来了奔头。为保护当地的文玩核桃资源,今年乡里特为“四座楼麻核桃”注册了专利商标。另外,乡里还将不定期举办珍品核桃拍卖、文玩鉴定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