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外办、北京市政府外办莅临我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工作
7月24日下午,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出入境处处长李玉琳带领调研工作组莅临我校,组织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座谈会。调研工作组成员包括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刘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处调研员修莉莉、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出入境处调研员兼出入境中心主任周军、出入境中心干部张人文等。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毛立新、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崔春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保宁、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程道建、化学学院教授杨文胜、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谭战鳌、人事处科长邓立娜以及国交流与合作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李玉琳处长主持。
李玉琳处长首先介绍了此次调研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希望通过开展“破除隐形门槛,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专项工作,全面了解各单位在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访工作流程、申报材料标准和要求、审批时限、绩效评估及监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广泛听取学校及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旨在响应党中央号召,破除隐形门槛,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毛立新处长简要介绍了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港澳台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目前学校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强调在中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因此,破除隐形门槛,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既是学校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国际处做好因公出国(境)工作的重要任务。
其后,与会人员围绕“破除隐形门槛,促进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各高校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机制,希望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人员聘用类别早已超越了过去单一的事业编制人员,陆续引进了长短期PI制外籍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内和计划外非事业编制人员等多种形式用人机制,这为学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更专业、更高效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对学校外事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面对近两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北京市相关部门如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服务、为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大家亦纷纷谈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北京市委外办、北京市政府外办的有关负责同志还就近期一些国家驻华使领馆的签证问题,解答了学校和老师的一些疑问。与会教授亦就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中出访次数、出访行程变更、报销审核等具体问题和相关要求进行了现场咨询,出入境处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毛立新处长在讲话中指出,非常感谢多年来北京市委外办、北京市政府外办、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科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她强调,此次座谈会为高校与北京市相关部门、以及高校教师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面对面交流平台,非常贴近高校和师生需求,非常接地气。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为学校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识变、应变、求变的能力,以“不忘初心”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努力做好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最后,李玉琳处长在认真听取了我校相关部门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对于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特别是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的严格要求。李处长感谢我校对此次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学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等外事管理工作必然经常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希望今后能够和学校、教师经常交流、共同研究,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北京高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