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事制度改革一周年情况

28.02.2015  12:5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对改革商事制度做出了部署,确定了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年报公示、“三证合一”等为核心内容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目标与任务。北京市工商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改革精神和总局改革部署,紧紧围绕当前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持续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确保改革“落地生根”。

   一、周密部署,全力保障注册资本认缴制登记制落实到位

  1.统筹部署,专题研究。市工商局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首都特色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任务的要求,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分工和步骤;并要求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范围,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进度要求,强化督促考核。

  2.强化保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处理改革中的跨部门事项,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与注册会计师协会、银行等与改革密切相关的机构沟通,有序应对改革变化,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解读改革政策,帮助投资人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并引导其理性投资。二是提前准备,确保平稳过渡。从出台改革落实意见、调配人力资源、优化软硬件设备、做好应急预案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保证登记工作的平稳有序。三是多措并举,保证服务效能。改革以来全市办理工商登记业务超过120万件,同比增长六成。应对这一局面,全市各级登记部门积极采取延长服务时间、设置潮汐服务窗口、扩大直接核准制范围等措施,疏解办事高峰,提高审批速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申请人运用预约办理、网上登记、个性化告知、执照寄递、“零见面”等非现场服务方式分流现场压力,便捷高效地享受改革新政。丰台分局实行登记注册“全程寄递”服务,实现企业提交申请材料、领取营业执照的“零见面”,节约申请人80%的办事成本,提高政府办公效率达3倍。海淀分局丰富服务方式,扩充服务外延,引入第三方机构推出“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第三方平台”,实现全程线上受理、审批与反馈,为申请人提供从名称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的整体打包服务。

  目前,全市60%以上的登记业务在网上申请,全程寄递“零见面”办理的数量持续扩大,超过50%的登记事项适用直接核准。在登记业务量翻倍的情况下,全市工商系统做到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双不降低,使申请人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

  3.协同监管,确保实效。一是加大企业信息归集和公示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对企业进行监督,在“宽进”的同时为“严管”奠定良好基础。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开通企业信用信息自行申报功能的地区。目前,有近10万户公司通过“企业信用”网向社会公示了注册资本认缴和实缴情况。二是主动发挥工商登记的导向化作用,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类目录(2014版)》,推动区县出台业态调整规划和行业准入指导目录,积极探索工商登记与地区规划和产业禁限目录有机衔接的措施。三是积极推动社会共治。支持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监管,依法对行业企业进行自律性管理和信用激励惩戒。

   二、协调联动,稳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的指导精神,国务院于2014年先后两批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分别将31项和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为全面贯彻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工商部门主动做好前端引导和服务,建立工商登记与许可审批的信息传递机制,保障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加强与许可审批部门的衔接。在颁发营业执照的同时,向申请人发放《后置审批事项办理告知书》,提醒企业在取得工商登记后需依法到相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二是制定《“先照后证”事项经营范围登记暂行规范》,统一规范经营项目表述用语,结合我市产业禁限政策做好“先照后证”的贯彻落实。截至2014年底,国务院确定的113项工商登记“先照后证”事项已经在北京市全面实行。

   三、便利准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取得实效

  《关于2014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点任务的通知》(国办函〔2014〕64号)明确提出了“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工作要求。为有序推动“三证合一”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工商局牵头并会同税务、质监、统计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实行企业准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区县政府根据《工作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创新,在“一窗受理、一次发放”的基础上,将“三证合一”办理范围从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扩大到公章刻制备案和统计登记等企业准入环节需要办理的其他一般性事项,并大胆创新,在多证合一、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程度推出了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工作模式。

  目前,本市朝阳、通州、昌平、丰台、平谷、海淀、东城、西城等多个区县已经开始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市超过3000户企业通过“三证合一”模式一次性领取到了进入市场所需的多种证照,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朝阳区于2013年6月起即开展了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印章刻制备案等企业设立环节涉及的证、照、章纳入“一口受理、多证联办”的行政审批模式,累计已通过此种方式服务了超过2000户企业。通州区积极探索“三证合一”登记新模式,将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统一记载于营业执照,实现了“一照三号”,一照多功能,不仅大大方便了企业,也为实现真正的“三证合一”进行了有益尝试。西城区通过设计专用的“三证合一”申请书,对各部门采集信息及申请材料加以整合,填写内容减少三分之一,所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减少近50%。

  通过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申请人由原来往返于多个部门变为只向一个窗口提出申请,由原来向各部门多次申报重复信息变为一表申请一次填报所有信息,由原来多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内部并联审批,企业办理各类证照的时限由原来的近30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了办事效率,让企业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四、动力激发,改革新政实施效果明显

  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和创业激情。企业创业时间较改革前减少10天。改革取消了验资环节,为企业节约验资成本超过1亿元。简要分析2014年全市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呈现出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更趋合理、区域分布更符合功能定位要求等特点。

  (一)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

  1-12月全市新设企业与个体户数量比由2013年同期的1.92增长至3.16,远高于全国0.4的总体水平。2014年以来,更多个人投资者倾向于以企业形式投资兴业,促进了我市市场主体结构和质量的优化。全市企业与个体户数量比从2013年年底的1.33增长至1.54。

  (二)产业结构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势头好

  2014年,我市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新设“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和“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比重下降明显,降幅均超过24%。截止2014年12月底,第一、二、三产业企业比重为0.57:7.5:91.93。我市服务业企业比例高,反映了北京作为服务型城市的显著特点。

  2014年,我市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设“科技型”、“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增幅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型科技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等核心产业,同比增幅超过60%。

  (三)投资流向更加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

  从2014年我市企业投资区域偏好数据看,第三产业偏好海淀、朝阳、东城、西城,第二产业偏好昌平、大兴、顺义等郊区,第一产业偏好密云、房山、延庆等郊区县;科技型企业偏好海淀、开发区、石景山、昌平,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明显偏好海淀;现代制造业偏好开发区、顺义,其中医药类、电子类现代制造业明显偏好开发区,飞机、汽车等交通类现代制造业明显偏好顺义;文化类产业偏好东城、朝阳,通州、怀柔,其中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明显偏好东城。新设企业区域分布更加符合功能区产业定位要求。

   五、释放红利,助力创业者实现梦想

  (一)帮助清华学子圆了创业梦。

  3D打印技术是近两年刚刚起步的高科技新兴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商业价值非常可观。清华大学在读学生王世栋和他的团队具备良好的研发能力,曾在实验室内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独立制造出一台3D打印机。但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资金的限制,在缴纳注册资金、选择经营场所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困难,甚至一度将工商注册计划搁置。

  帮助王世栋们将梦想照进现实的,正是2014年3月开始施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策。2014年3月3日,海淀分局当场受理核准了申请人王世栋“北京紫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申请。国家工商总局刘玉亭副局长和程红副市长共同向其颁发了营业执照,作为改革后获得我市首份新版营业执照的企业,王世栋和他的团队得益于改革新政对于注册资本缴付门槛的放宽,实现了“零首付”,并在工商登记人员的帮助下,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登记政策,以较低成本解决了经营场所的问题。昔日受资金限制而被迫搁置的创业梦想终于成真,并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蓬勃生机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就凭借技术优势研发出了数代产品,月均销售百余台,产品迭代速度及产品销量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而这一切只是改革成效的一个微小缩影,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的“王世栋”们获益于改革的政策红利,实现创业梦想。

  (二)助力企业赢取发展先机。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网络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高科技公司,其股东包括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因赛尔网络正处在发展壮大期,经常要办理子公司的设立。而在改革新政实施前,入资要在银行开立入资账户,且首期至少注入20%的资金,整个过程既耗费时间,又因在入资账户冻结时间较长而影响资金的周转、使用,一度成为了困扰赛尔网络的一大难题,甚至影响到了其成立子公司的速度,导致其错过一些商机。改革新政实施后,得益于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赛尔网络可以先通过章程约定出资的时间、份额,再根据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资金的缴付情况,从而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项目运行,而不是在入资账户中闲置。公司在规划、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进度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新政实施后,赛尔网络因需要向政府申请项目基金,需成立一家子公司,且因项目基金申请的时效性,公司必须在较短时限内完成设立。得益于改革新政,免除了提交验资报告及入资的繁琐程序,赛尔网络直接到合作良好的银行开立了基本户,在很短时间内即完成了子公司的注册。因不存在资金的占押,公司成立后即马上开始运作。不仅如期完成了申请项目资金的计划,赢得了商业先机,也为赛尔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