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南水”将占年均清水使用量50%
日前,北京郭公庄水厂经过联调试水运行,已具备通水条件。这意味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据悉,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增加50多立方米。
从湖北丹江口到北京团城湖明渠,“南水”绵延数千公里。如何保护北调之水不受污染,又怎样分配、使用这些水资源,“南水北调”是否能改变北京水资源匮乏的困境,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针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
记者:南来之水通过什么形式到达受水地?各受水省份受水量是否会有差异?
答: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挖渠道,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供水范围包括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规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扣除沿途的蒸发渗漏损失,实际净收水总量为83.4亿立方米。
其中:河南33.9亿立方米,河北30.4亿立方米,北京10.5亿立方米,天津8.6亿立方米。2014年汛后通水;二期工程年均调水量达到130亿立方米。
由于中线工程水源为丹江口水库,利用自然地势落差,可依靠重力基本自流至北京,输水成本低,因此规划确定北京通过中线调水。
记者:水源地如何保护水不受污染?如何防止水在调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监管方式和监测频率、检测标准是什么?如果发生污染,如何解决?
答:(一)水源区和沿线保护措施
目前,丹江口水库现状水质总体保持优良,为Ⅰ-Ⅱ类;中线取水口(河南南阳陶岔渠首)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中线干线全线采用明渠及管涵方式输水,进入北京后全部为地下管涵。
为保证到京后“南水”保持为地表水Ⅱ类,有关部门和沿线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在总干渠两侧设置截流沟和导流沟,防止外部洪沥水进入干渠,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在总干渠沿线两侧划定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开口线外两侧设置隔离带、架设防护网,防止人为污染;
三是全线交叉的河道、公路、铁路和管线全部采用立交方式,确保污染物不进渠道;
四是沿线建立水质监测网络系统和水质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二)进京后的水质保护
北京市专门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建设相应的水质监测预警设施。
第一道防线:当河北来水水质出现问题时,关闭总干渠北拒马河暗渠进口节制闸,开启退水闸,将来水排入拒马河内,问题水“不进京”;
第二道防线:当永定河以西水质突发问题时,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将来水排入滞洪水库或永定河,问题水“不进城”;
第三道防线:当水厂取水口前水质发现问题时,停止取水,问题水“不进厂”。
与此同时,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已提前着手水质适应性研究,2011年在丹江口库区建立了水处理试验基地,包括北京现有地表水厂的所有工艺,并将北京不同地区在用的供水管道运到基地,进行浸泡实验,研究管网的适应性问题。
针对水质变化情况,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确定了迎接南水北调水源的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到2013年底,改造和新建供水管网近1200公里,为确保江水进京后首都供水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北京市南水北调办、水务、环保、卫生、自来水、海委、国调办中线局等单位和部门建立了联合水质监测预警机制,随时掌握水质情况。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水质监督体系建设,按照“知名专家领衔、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自测与第三方平行检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开放的水质监测平台,增强水质监测数据的公信力。
记者:南来之水如何使用、如何分配?与本地水是否混合使用?来水在使用方面的检测标准是什么,是否与本地水同等要求?
答:南来之来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将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与北京市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后,供水范围将达到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本市平原地区,涉及除延庆以外的15个区县,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
通水后,北京年均清水使用量约21亿方,10.5亿方“南水”占50%以上。从用水途径来看,生活用水16亿,工业用水5亿。
来水进京后,并不会完全替代现有的水源,而是会和本地水源一起调配使用。初期将按照江水与本地水源1:4的配水比例供水,以降低本市自来水生产设施和管网对南来之水的“不适应”,计划2015年配水比例调整到1:1。
最后,北京还将完善应急保障,一旦发现管网出现“黄水”等水质安全问题,将采取管网及居民家中放走黄水等措施来减少影响,缩短管网适应的时间。同时自来水集团还将建设一个应急供水储备中心,能够满足50万人一天基本饮水需求的应急供水能力。
记者:调水是否能完全解决北京的水缺乏问题?
答:北京是资源型重度缺水特大城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到2013年底,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由1998年的人均300立方米锐减至100立方米左右,不足世界平均的1/80。
尽管北京市近年来逐步压缩用水,年均节水1亿立方米,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水资源已经是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初期可以每年给北京调水10.5亿立方米,这个数还没办法填补北京的用水缺口,所以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调水量。但与此同时,也要回补地下水,要逐步关停、置换地下井水,要修复城市水系、生态,要增加可靠的战略水源,当然还要支撑城市发展用度。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