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升本需学校推荐绊住专科生

28.03.2016  10:50

  上周末,北京市“高职升本科”公共课考试举行。看着一些同学兴奋忙碌地应考,就读于本市一所211高校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小王难过又沮丧,因为她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北京规定,参加考试必须取得学校推荐资格,而校推比例为应届生总数的15%,全市有3万余专科生同小王一样,无缘考试。

  “比例限制变成专科生攻读更高学历的‘绊脚石’。”小王说。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外地不少省份已取消“专升本”的校推比例限制。

   3.63万应届生

  仅5300多人能考试

  小王所在的学校规定,参加“专升本”考试,要根据通识课、专业课和德育课成绩择优推荐,最终挑选出45人,小王因几门专业课分数不理想,被筛了下来。

  同小王一样,今年,全市3.63万专科(高职)应届毕业生中,有3万余人都不能参加考试,只有5300多人有资格进考场。小王悻悻地在朋友圈抱怨,“如果努力复习后没考上,我心服口服,可为什么连个考试的机会都不给呢?”

  小王的苦恼,源于一条规定。根据《北京市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学校应推荐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和现实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比例不超过专科应届生总数的15%。制定推荐方案时,要综合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参与社会工作和活动等情况。

  据了解,15%的比例已实行多年。根据这个比例,各校都制定了“推优”规则。例如,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按照综合量化总成绩挑选,其中基础分占 60%,英语分占30%,技能分占10%。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成绩中,英语成绩占65%、智育成绩占30%,班主任综合评价占5%;北京城市学院则按学生五个学期的考试课平均总评成绩排队。

   校推比例各地不一

  15%的比例从何而来?记者从教育部学生司了解到,目前,教育部的原则是“专升本”不能完全放开,必须学校推荐才能有考试资格,具体的推荐比例,则由各地自行确定;而且招生规模要控制在各地当年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以内。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工作人员解释,正是有教育部的要求,北京才提出15%的考试校推比例。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各地“专升本”考试校推比例并不一致,不少省份的推荐比例都高于北京,一些地区甚至呈“基本放开”态势,大部分报考者都能考试。

  例如,湖南省“专升本”学校推荐比例为20%;河南省曾要求学校按比例推荐,但去年和今年则取消推荐比例,改为“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未受处分且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基本都能考;江苏省规定,学生要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在校学习期间未受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都能报考;江西、浙江等均未规定校推比例。

   “希望让大家都有参与机会”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无论是高考、研究生考试还是博士生考试,都没有限定必须学校推荐,而且对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开放。

  而普通“专升本”考试不同,一般是学校推荐的应届生参加,一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再想取得本科文凭,只能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方式,但取得的学历证书含金量并不高,学习方式也有差别。

  普通“专升本”成功后跟本科学校大三学生一样,接受全日制教育。

  成考以业余学习和函授为主,获得学位证书上会显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字样;自考主要是报考者自学,逐渐累积学分,且结业时获得的并非某一学校的毕业证,而是自学考试的毕业证,求职时,只能写“毕业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等字样。

  记者随机调查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校的50名高职生,超过8成认为推优参加考试的规定并不合理,有65%的受访者认为学历高就业竞争力更强。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生小黎告诉记者,“建筑这行对求职者要求很高,最近应聘面试到处碰壁,才知道书读少了。读本科,增加求职筹码,是学生的正当需求,考研考博都不需要推荐了,希望专升本也能取消比例限制,让大家都有参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