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联开博物馆揭秘美发变迁

23.07.2015  19:06

  美发博物馆效果图,右侧是历朝历代美发工具。

  原始社会时用什么剪头发?从秦汉到明清人们都梳什么发型?三色转筒的来历是什么?美发文化源远流长,在旧鼓楼外大街,北京四联美发美容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北京市第一家美发博物馆,将在下月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解密美发源流。

  22日,记者来到旧鼓楼外大街,路东侧的四联美发店的玻璃幕墙上,写着“美发博物馆”几个字。“美容美发行业现在发展不错,但是买卖都在做,却没有人来梳理美发行业的历史、文化。”四联美发董事长吴秀敏带着记者走进这家店,“作为北京美发服务业的老字号,四联承担起这个责任,开设美发博物馆,把咱们的美发文化、尤其是老北京美发历史传播给大家。”

  这家店分为两层,一层和其他美发店一样,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修剪发型。二楼就是即将开张迎客的美发博物馆。

  记者在博物馆里看到,目前该馆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布展,“最晚到8月底开业。”吴秀敏说,“虽然只有100多平方米的空间,但是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实物展示模式,还有互动、体验、设计等环节。小展馆、大内容,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美发知识和文化。”

  博物馆的展览将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发型发式历史变化、行业人物、美发文化、四联文化历史,展览中不仅有古代发型图片,还有很多实物展出,比如远古时人们用来磨剪头发的石头工具、古时的木梳发簪、近现代的理发设备等,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当时没有锐利的器具,人类都是留着长发,出于劳动和生活的方便,人们把长长的头发,用石头砸断、整短,保持自然垂落状态。”美发师魏星讲解道,“先秦时期发式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演变到梳辫、挽髻的阶段。秦汉时期,社会繁荣昌盛,发型、发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大多流行平髻,秦有望仙九鬟髻、凌云髻、垂云髻等,汉有坠马髻、盘桓髻、分髾髻、百合髻等……”

  一张张图片中,各朝各代的流行发式都有展示,并有详细的解说。到了近现代,图片也变为彩色,时下流行的各种发型式样很是漂亮。在实物展示中,既有元代理发匠的招幌——唤头,也有历代梳篦的实物珍品。

  展览中,北京美发的历史沿革也有详尽介绍。魏星告诉记者,在封建社会早期北京就有理发业,那时主要是梳发整容,所以叫做整容行。光绪三十一年由一个吴老宫(宫中梳发人)组成整容行公会,那时城区就有200多户剃头棚。民国初期北京开始设立现代形式的理发店。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3月北京先从上海招收了26名技术工人,6月,包括四家理发店在内的上海八家服务商户的职工同乘一列火车来到了北京,兴建了一批国营理发馆。1998年北京美发网点发展到5967家,2014年美容美发经营单位已发展到2万多家。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互动的体验。比如可以由设计师在电脑上设计一个发型,甚至可以合成出唐代、宋代等古代发型,别有趣味。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