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味道
高速发展的北京,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于此,带来不同地域的风味,混淆着这座古都的传统味觉。
春节期间的清晨,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懒洋洋的氛围之中时,护国寺小吃配送中心经理康泽波和员工却早已进入工作岗位。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他将和配送中心的厨师们制作10万个豆沙包,还有数不清的蜜麻花、糖火烧、开口笑、焦圈……每天上午,生产人员都会按照当天订量进行生产,经过降温、晾制、包装等工序后,晚上就会通过专用冷藏车发往整个北京城的二十余家柳泉居销售点和近百家护国寺小吃门店、专卖店和超市等。
老一代北京人讲究“二十九蒸馒头” ,图的是提早备好节日主食,在正月能够不“争”(蒸)。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北京人也没那么讲究了,更多的是现吃现买,因此护国寺小吃和柳泉居过去在年前“封箱”的传统也就不作数了。
对于传统食品企业来说,很难采取手机生产商惯用的“饥饿营销”,再好的食品如果总是售罄也会让最忠实的老主顾“移情别恋”。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嘴”,如何满足每一个人的味觉体验,是食品企业,特别是餐饮老字号在新时期的新问题。
北京护国寺小吃配送中心,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食品车间内,配送中心引进了大的机器设备,通过不断地实验,逐步实现了手工制作到机器流水线的生产过渡,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小吃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平均一秒钟生产一个豆沙包的速度让几十人满足上百万消费者需求成为可能。
有些东西是需要改变的,但更加先进的炊具并不是家乡味道变化的理由;而这也正是几十年后,这座城市居民依旧对护国寺小吃与柳泉居豆包爱不释手的原因。传承京味儿文化的,不仅仅是故宫、胡同、京剧,还有属于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味觉体验,并且无法替代。从这个角度说,老北京的小吃也是京味儿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