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02.08.2016  11:04
  从7月4日起,市林业局近200名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轮职培训。从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到具体业务探讨,封闭式集训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扎扎实实补足了精神之钙。”不少党员干部说。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林业局迅速行动,先后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中心组会议、编制印发学习方案、自觉完成“规定动作”、主动创新“自选动作”……学习教育迅疾高效地在市林业机关和直属单位全面铺开。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核心在改。”在学习动员会上,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亚强调,要牢牢抓住学、做、改3个重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联系实际反复学,领悟清楚、理解透彻;要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实干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A、建立清单细化责任 确保学习教育“实打实”
  7月1日上午,市林业局系统“学党章党规”知识竞赛决赛,下午,干部职工大会,局领导上党课;6月24-7月1日,各支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6月13日至17日……
  在市林业局印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安排表上可以看到,直至今年底,整个学习教育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与人员等都做了周密安排。“见人、见事、见行动”该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拥军说,通过拟定清单,细化责任,落实到点,有效破解学习易“虚化”的问题。
  根据总体安排,市林业局有序推进学习节奏。其中,局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都以普通党员身份每月2次参加支部学习会,“三会一课”制度得到规范落实。
  各级党支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实际比赶超。“七一”当天举行的“学党章党规”知识竞赛决赛,共有18个支部的成员参赛,成为各支部间一次难得的“竞学”大会。赛一赛,比一比,竞相学习蔚然成风。
  在系统学、深入学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市林业局有四大实招:训一训、比一比、评一评、看一看。
  所谓“训一训”,除了此前举行的轮职培训,下一步还将举行党务干部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比一比”,即利用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赏优秀剧目、塑合格党员”活动,对照合格标尺,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发起对标、达标行动,努力把合格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底线划出来,把先锋党员形象树起来;“评一评”,即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激励普通党员亮身份比才干;“看一看”则是走出机关,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林业扶贫等主题教育,将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一系列举措,发现不足,落脚在“改”上:党员干部作风更实了,下基层调研的更多了;学风会风更正了,手机自觉调为震动或关闭了;学习氛围浓厚了,歪风邪气少了……
  日前,市委督导组对该局“两学一做”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市林业局党组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做到了学习教育到位、体会认识到位、下步思路清晰到位。
   B、用“两学一做”提升战斗力 推进林业扶贫取得实效
  “两学一做”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最终表现在党员干部、每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上。市林业局结合市委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将林业扶贫作为锤炼党性的主战场,让党员干部到帮助群众脱贫攻坚中,历练党性,培养对群众的感情。
  去年7月,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市林业局向市级贫困村奉节县康乐镇山根村派出了驻村工作组,10多位工作组成员驻扎在村里,认认真真地摸清了全村的情况,建立了68户建卡贫困户清单,并按照一个党员干部对口帮扶一户贫困户的要求,将每一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分解到具体的支部和党员身上。
  3个月前,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当地,在院坝里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当地村民的建议意见,并现场作出了发展黄牛产业、推进退耕还林项目及改善当地服务中心及群众公共活动场所的决定。
  这几天,山根村村民像过节一样高兴,68户建卡贫困户领到了市林业局分送的仔牛。“等到年底黄牛出栏,收入可就不一样了。”大伙都说,“送钱送物不如送这活宝贝,今后的生活有盼头了。”
  抓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市林业局在帮扶山根村贫困户发展上,打开了一条“造血”的通道,如今,该村脆李、“豆腐柴”等产业已形成规模。同时,市林业局还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实施退耕还林,拿出真金白银,用于当地产业项目建设。
  在市林业局的带动下,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大局,全市林业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将增绿与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林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以木竹加工、森林旅游、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作用明显。
   C、修复生态厚植基础 再现绿水青山画卷
  学习教育最终落脚在推动本职工作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市林业局以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求,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坚守林地、森林、湿地三条红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文化、生态服务等“五大行动”,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2015年中国森林旅游节上,南川区山王坪被授牌为我国首批“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但在几年前,山王坪地区除了国有林场管护的一万亩森林外,其余地区大部分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荒坡。
  这一面貌,在山王坪启动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建设试点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该区通过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整治和绿化,不仅保护好了原有的一万亩核心森林资源,还新增了一万多亩森林,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通过建立公园来保护核心森林资源,是我市构建立体生态保护体系的其中一环。”市林业局资源处负责人介绍,按照森林保护红线要求,我市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按照不同类型、生态区位和保护等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国家级、市级、区县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建设,逐步构筑起一个涉及不同层级、不同生态资源类型的立体生态保护体系。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中华秋沙鸭、川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重现踪迹,成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改善的鲜活缩影。
  生态修复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秀山县梅江镇兴隆坳村广大村民便尝到了甜头。当地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当中,建成了国内唯一一个以推广皂荚栽培技术为主的皂荚科技示范园,从而推动全县逐渐形成了皂荚树种植、加工的一条龙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石漠化治理,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走出一条治山与兴林、增绿与增收双赢的路子。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我市加强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市林业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使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我市还将长江两岸地区作为加快生态修复、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点区域,大力实施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在长江及支流第一层山脊范围内,我市已完成营造林334万亩,使项目区基本形成滨江景观林带、中山产业林带、高山防护林带的“三带”格局,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
  随着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如今,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链接>>
  市林业局9个直属单位对口扶贫情况一览
  在市林业局机关的带动下,该局9个直属单位也积极开展对口扶贫。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口帮扶万州区黄柏乡金山村,协助部分农户开展院坝绿化美化,开展4场科技培训,对因学致贫户给予经济帮扶,支持发展森林人家等。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对口帮扶秀山县钟灵镇旺龙村,帮助该村制定经济林发展总体规划,开展2次技术培训,提供20万元帮扶资金,打造“春椿矮化项目”科技示范点。
  市林业规划设计院对口帮扶武隆县火炉镇万峰村,计划到2017年将万峰村建成全市林业系统生态扶贫示范村,扶持万峰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张家坡稻米种植,对建设森林人家的贫困户每户给予5万元补助等。
  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对口帮扶开州郭家镇麒龙村,为麒龙村提供贫困帮扶资金12万元,购买晚熟型李子苗7万株,组织除草、平整土地,帮助日常维护,目前已全部落实到229户贫困户、贫困人口663人家里。该村2015年全面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市林木种苗站对口帮扶潼南区小渡镇黄坪村,实施“五个一”帮扶:资助1名大学生和1户深度贫困户,扶持发展1个产业(花椒种植500亩),成立1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1个30亩左右的苗圃。2015年全面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市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对口帮扶丰都县三建乡红旗寨村,将该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地块约3000亩划入封山育林范围,建立150亩标准化高产示范枣园,补助种苗资金20万元,为81户贫困户购置黑山羊发展养殖等。
  市退耕还林管理中心对口帮扶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将该村150亩坡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计划,建设特色果园500亩,给予20万元扶持经费等。2015年全面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对口帮扶黔江区濯水镇白杨村,帮助发展养鸡、养猪等养殖项目,帮助联系贫困户就业,开展教育资助,结合阿蓬江湿地公园社区建设修建蓄水池等。
  市航空护林站对口帮扶巫溪县双阳乡七龙村,帮助发展中药材等种植业和山羊、土鸡等养殖业,协调解决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张亚飞 赵伟平)